全国导游基础: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五节

| 导游资格 |

【www.tingchehu.com--导游资格】

第五节 宗教建筑
  一、佛教建筑
  中国佛教分为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3大派系。我国佛教建筑分为寺庙、塔幢、石窟寺(含摩崖造像)3大类。
  (一)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是佛教僧侣供奉佛像、舍利,进行宗教活动和居住的处所。我国历曾有浮屠、伽蓝、精舍、禅林、寺、庙等名,明清时期通称寺庙。
  1.汉地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相对集中的有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等佛教名山,其中蛾眉山最为。
  汉地佛教早期受印度佛教影响,塔置于佛寺中心。魏晋隋唐以来,塔的地位逐渐降低,多建在寺后或另建塔院,失去了供奉中心的功能。殿的地位日益提高,采用我国传统宫殿院落式布局,供佛大殿成为寺院建筑主体,坐北朝南,左右对称,有明显中轴线,次要建筑布置于两侧。中国特色佛寺格局,南北朝已基本定型。辽代佛寺因契丹族有“朝日”习俗,寺门大多朝东。元代以后,多数佛寺只建殿堂而不建塔。
  汉地佛教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中轴线左右两侧大致布局是:山门内两侧为钟、鼓楼,大雄宝殿前东西配殿为伽蓝殿、祖师殿;其他配殿为观音殿、药师殿,大的寺院还有罗汉堂。山门殿也称三门殿,供奉二仁王。天王殿供奉大肚弥勒或天冠弥勒,两侧为四大天王,背后有护法天王韦驮。大雄宝殿是寺院正殿,也称大殿,供奉本尊佛及左右胁侍,主尊有一、三、五、七尊之分;佛坛背后常供奉海岛观音。法堂是宣讲佛法的主要场所。藏经阁是收藏佛经的地方。此外,在东西两院还有方丈室、戒台殿、僧侣生活区和游方僧的接待区。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市东郊,为中国第一古刹,誉称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寺院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是佛教传人中国后建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经历代翻建修
  葺,现存寺院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重修,中轴线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
  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东西两侧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
  堂、祖堂、法宝阁等,左右对称,布局规整。
  2.藏传佛教寺庙
  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以大经堂为中心依山而建,布局较为自由。不均衡中求对称,变化中求协调,错落有致地布置在山坡上。也有将曼陀罗运用到佛寺布局或佛殿造型上的,如:西藏第一所接纳僧人、佛法僧三宝俱全的藏传佛教寺庙桑耶寺,整体上就是按照曼陀罗规制建造的。的藏传佛教六大寺庙有西藏拉萨的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帕廓街,建于7世纪中叶,是西藏的木构建筑代表。“大昭”藏语是“觉康”,意为寺院,是有释迦牟尼像的经堂。相传由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共同主持修建,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释迦神殿是大昭寺的主体,覆盖金瓦的殿顶,在阳光下光彩夺目。建筑金顶和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而碉楼和雕梁则属藏族特色。殿内主供文成公主从长安携来的释迦牟尼镀金佛像,这尊佛像在藏传佛教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宗喀巴塑像前供奉金本巴(金瓶),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御赐,用于确立藏区大活佛的转世灵童。大昭寺门前有公元823年树立的刻有藏汉两种文字的《唐蕃会盟碑》,此碑是汉藏团结的历史见证。
  3.南传佛教寺庙
  主要位于云南傣族聚居区,一般建于村寨较高的山岗或台地上,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坐西朝东,佛寺以佛殿和佛塔为中心,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也保留东南亚的影响。主要建筑由佛殿、藏经室、僧舍、佛塔、戒亭组成。佛殿多为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佛寺旁或附近大多建佛塔。主要有西双版纳的宣慰街佛寺、沧源广允缅寺等。
  (二)塔幢
  1.佛塔
  佛塔起源于印度,称窣(su)堵波或浮图,用以藏佛舍利。我国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地宫位于塔基以下珍藏舍利;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身是塔的主体,不同类型的塔,塔身形式不同;塔刹位于塔处,通常由须弥座、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公元1世纪,塔随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与我国木结构的亭、台、楼、阁等形式结合,其功能也逐渐扩大,从单纯存放佛舍利,发展到藏经、供佛像,甚至用于镇邪、导航、观景。我国塔分布广、数量多,造型丰富、形式多样。从艺术造型看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傣族塔、花塔等,从建筑材料看有木塔、砖塔、石塔、琉璃塔、金属塔等。
  (1)楼阁式塔:源于我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形式,是我国古塔中最庞大、艺术水平、最普遍的一种造型。把佛塔与楼阁结合,登、可望、可居,形式更为美观。底部为石质基座,塔身的梁、柱、斗拱、门窗是木结构或砖木混合结构,塔顶为缩小的印度古塔造型。塔身自下而上层层收缩,层间出檐,塔心内空可登临塔顶。的有山西应县木塔、西安大雁塔、河北定州市开元寺塔我国现存砖塔)等。山西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塔。
  (2)密檐式塔:以外檐层数多且间隔小而得名。其特点是:下为须弥座,底层塔身较高,以上各层骤变低矮,檐与檐之间多不设门窗,塔身越往上收缩越急。大多为砖石结构实心建筑,一般不能登临。的有河南登封嵩岳寺塔、西安小雁塔、云南大理三塔、北京天宁寺塔等。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元年(520),是我国最早的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是我国现存密檐中空砖塔的孤例。
  (3)覆钵式塔:又名藏式塔,多分布藏传佛教传播地区。藏、蒙等民族的藏传佛教建筑常采用这种形式。内地源于元代,明清继续发展。其特点是,塔下部为一高大基座,上面安置巨大圆形塔肚,塔肚上竖立向上收缩的细高塔颈,顶下置华盖和仰月宝珠。塔身刷成白色,是我国现存故称“白塔”。的有北京妙应寺白塔、北海白塔等。妙应寺白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覆钵式塔,建于元代至元八年(1271),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
  (4)金刚宝座式塔:造型仿印度佛陀迦耶精舍而建,最早出现于隋代敦煌壁画中,但最早实物见于明代。其特点是,塔下部为高大基座,台基上建5座小塔,中央的塔较大,四角的塔较小。的有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云南昆明官渡妙湛寺金刚宝座塔、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塔等。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始建于明永乐初年,竣工于明成化九年(1473),是我国现存同样形式塔中最古老、最精美的一座。
  (5)笋塔:位于我国云南傣族地区,多建于山坡高地,佛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一般为正多边形,塔身多圆形,塔刹逐节收缩似竹笋环节堆积而成,顶部是塔针,塔四周有佛龛。多为实心砖石结构,外涂石灰、涂料或彩绘贴金。的傣族笋塔有西双版纳景洪曼飞龙佛塔。
  2.经幢
  经幢为小型佛教建筑物,是雕刻有经文的石柱或金属柱。石柱一般呈圆形或多边形,我国经幢多为石质,铁铸较少。多立于佛寺庭院、高僧墓前或塔的前方,有的为纪念功德或纪念高僧而建。经幢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幢身铭刻陀罗尼经文或其他经文、图案等,基座和幢顶雕饰花卉、云纹、仰莲及佛像、菩萨等。经幢最早建于唐初,唐宋以来建幢之风盛行。我国的有河北赵县陀罗尼经幢、上海松江唐经幢、云南昆明地藏寺经幢、湖南常德铁经幢等。
  (三)石窟寺及摩崖造像
  石窟寺是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开凿于山崖,简称石窟。石窟由于寺洞密集,故称千佛洞。佛教石窟源于印度,我国石窟始于公元3世纪,盛于5至8世纪,最晚到16世纪。摩崖造像是石窟的一种类型,为保护造像还修造有楼阁殿堂。
  石窟寺主要分布于新疆、中原和南方3个地区。新疆地区石窟开凿较早,主要有克孜尔千佛洞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中原地区主要指新疆以东、黄河流域及长城内外的广大地区,石窟数量多,的有中国四大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南方地区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石窟分布分散,的有四川乐山大佛、重庆大足北山宝顶山摩崖造像,此外还有浙江飞来峰造像、云南石钟山石窟等。考试大整理
  我国石窟寺形制分类主要有:中心柱型窟、前廊列柱型窟、前堂后室型窟、龛型窟、大像窟5种。每一种还可细分为佛殿窟、佛坛窟、罗汉窟、僧房窟。
  中国的石窟与摩崖造像有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与乐山大佛。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鸣沙山东麓崖壁上,始于公元366年,后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相继开凿,沿续10个朝代形成上下5层,长约1 600米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保存有洞窟492个、壁画45 000多平方米、飞天4 000余身、彩塑2 415尊、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等。莫高窟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南麓,东西绵延1千米。现存主要洞窟53个,分东、中、西3部分,其中主洞21个,小龛1 100多个,造像51 000多尊。石窟以北魏洞窟为主体,其中“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雄伟,即现存的第16窟至第20窟,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460_465)由和尚昙曜主持开凿。第5、第6窟和五华洞是云冈艺术的精华,第5窟后室中央坐佛端庄雄伟,高17米,为云冈石窟的标志性造像。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伊水两岸,南北长约1千米。始凿于北魏迁都洛阳(493)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的雕凿。现存窟龛2 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 600多方,佛塔40余座。代表性洞窟有北魏古阳洞、宾阳洞和唐代潜溪寺、奉先寺等。其中唐代奉先寺规模、艺术价值,主像卢舍那佛高 17.14米,面容端庄持重,是龙门石窟的标志性造像。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市凌云山西壁,临岷江、青衣江、大渡河3江交汇处,开凿始于唐开元初年(713),历时90年完工。佛像高71米,肩宽24米,脚背可坐百人以上,是世界上的石刻佛像。

本文来源:http://www.tingchehu.com/content-69-23784-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