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与配置知识点

| 人力资源 |

【www.tingchehu.com--人力资源】

招聘与配置

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1、人与事总量配置分析。

2、人与事结构配置分析。

3、人与事质量配置分析。

4、人与工作负荷是否合理状况分析。

5、人员使用效果分析。

招聘需要确定:

1、组织人力资源自然减员。

2、组织业务量的变化使得现有的人员无法满足需要。

3、现有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不合理。

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工作分析一般包括准备阶段、实施和结果形成阶段,以及应用与反馈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确定工作分析的目标和侧重点。

2、制定总体实施方案。

3、收集和分析有关的背景资料。

二、实施阶段:

1、与参与工作分析的有关人员进行沟通。

2、制定具体的实施操作计划。

3、实际收集和分析工作信息。

三、结果形成阶段:

1、与有关人员共同审核和确认工作信息。

2、形成职务说明书。

3、形成任职条件说明。

四、应用与反馈阶段:

1、职务说明书的使用培训。

2、使用职务说明书的反馈与调整。

工作分析方法的选择:

1、根据目标进行选择。

2、根据岗位特点进行选择。

3、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选择。

招聘策略:

1、招聘计划与策略。

2、招聘的人员策略。

3、招聘地点策略。

4、招聘时间策略。

招聘渠道挑选步骤:

1、分析单位的招聘要求。

2、分析招聘人员特点。

3、确定适合的招聘来源。

4、选择适用的招聘方法。

5、选择对应的媒体发布信息。

6、收集应聘者资料。

与猎头公司合作的注意事项:

1、选择猎头公司应对其资质进行考察。

2、约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3、选择猎头公司中的顾问为你服务。

结构化面试的实施技巧:

1、掌握大幅度程序的技巧。

2、与考生建立信托的技巧。

3、把握时间进度的技巧。

4、提问、追问和插话的技巧。

5、避免评分误差的技巧(影响评分误差的因素:先入为主 顺序效应 评分趋势 近期效应 光环效应 从众效应)

面试的步骤与方法:

一、面试前的准备阶段。

1、确定面试的目的;

2、慎重选择面试考官;

3、科学地设计面试问题;

4、选择合适的面试类型;

5、确定面试的时间和地点等。

二、面试开始阶段。

三、正式面试阶段。

四、结束面试阶段。

五、面试评价阶段。

面试常见的错误与改进:

1、面试目的不明确。

2、不清楚合格者应具备的条件。

3、面试缺少整体结构。

4、偏见影响面试。

人员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1、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

2、工作经历比学历更重要。

3、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

4、让应聘者更多地了解组织。

5、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

6、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

7、关注特殊人员。

8、慎重做决定。

9、面试考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

筛选简历的注意事项:

1、学历要求(内松外紧)。

2、基础岗位经验要求(外松内紧)。

3、职业生涯的发展趋势。

4、阅历的事实依据(行为描述特征)。

5、自我评价的适度性。

6、推荐人的资格审定及内容的事实依据。

7、书写格式的规范化及英文水平。

8、联系方式及求职者的自由度。

当招聘需求为正值时,常见的招聘方法为:

1、外部招聘。

2、内部招聘。

3、内部晋升。

4、技能培训。

当招聘需要为负值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1、招聘冻结。

2、提前退休。

3、增加无薪假期。

4、裁员。

离职面谈的内容和技巧:

1、离职面谈的内容。离职面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建立融洽关系,面谈的目的,对原来工作的意见,探究离职的原因,新旧工作的比较,改进意见,结论等。对于人力资源部来说,离职关注与工作有关的因素,并谋略了解离开的真正原因。实行一段时间后,通过离职面谈就可以对员工离职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提示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只有了解了问题,才能采取行动加以纠正。

2、离职面谈的技巧。①离职面谈的准备。②离职面谈中的咨询技巧。③离职面谈后的作业。

当员工提出辞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快速做出反应。

2、保密。

3、为员工解决困难把争取回来。

不同周期的留人措施:

1、引入阶段。这一阶段,应注意使员工尽快适应环境,如果任其自生自灭,很可能从此埋没这个员工,或者导致其“跳槽”。

2、成长阶段。对这一阶段的员工,除了应给以工作上的肯定之外,还须适度地安排相关的技能训练课程,借以加深其专业程度。

3、饱和阶段。进入饱和期,员工的工作经验已足够,但却面临成长、突破之瓶颈,这时公司如能给予适度的训练、调职或晋升机会,将有助于员工生命周期的良性循环。

4、衰落阶段。公司要适当地以福利等方法来疏导员工面临衰落期的问题。

录用决策中值得考虑的几点问题:

1、职得其人与过分胜任;

2、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

3、工作热情(忠诚),能力与招聘,使用策略;

4、组织发展阶段与用人策略;

5、班子搭配与个体心理特征的互补性。


本文来源:http://www.tingchehu.com/content-67-2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