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答案【六篇】

| 初二 |

【www.tingchehu.com--初二】

导语】要学好历史,就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才能取得课堂的主动权。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就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下面是考试资料网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答案【六篇】,仅供大家查阅。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知识要点

  巴黎和会1919年5月4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上海毛泽东董必武*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领导工人运动陈独秀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基础训练

  1.C(课本P.46)2.B(课本P.46)

  3.C(外争主权体现了反帝,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封建)4.C(课本P.47)

  5.B(废除二十一条和收回山东权益没有实现)

  6.C(课本P.47,A项为新文化运动;B项说法不正确,五四运动时尚未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项前面半句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有关,后面半句则与1953年三大改造完成有关)

  7.C(题干中的“青岛问题之力争”体现外争主权,“曹汝霖宅之焚烧、章宗祥大受夷伤”体现的是反封建)

  8.B(题干中“青岛回归、国贼罢黜”都指向五四运动)9.D(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是1912年)

  12

  10.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11.C(课本P.47,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12.D(制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13.D(课本P.48)14.B(课本P.49)

  15.D(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一大”)16.A(课本P.49)

  17.A(该图为中共“一大”嘉兴南湖游船会址)

  18.问题一:五四运动;反映了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问题二:性质是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9.问题一: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诞生。

  问题二: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依据:中国国情,即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提示:地处偏僻乡村,不易被敌人发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基层党组织的努力等。

  思考二:提示:前者中心任务是领导农*动;后者是领导工人运动。奋斗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第11课北伐战争

  知识要点

  蒋介石周恩来军事政治人才国民革命军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叶挺汀泗桥贺胜桥武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基础训练

  1.B(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2.A(课本P.50)

  3.A(图片展示的黄埔军校的大门,黄埔军校与国民革命运动对应)4.B(黄埔军校在广州)

  5.B(A、C项是国民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6.A(与材料中的关键词“国民革命”搭配最合适的是北伐战争)7.A(课本P.51)

  8.C(A项与辛亥革命有关;B项与抗日战争有关;D项与新中国成立有关)9.C(课本P.52)10.D(课本P.53)

  11.A(张作霖的军队没有消灭)12.B(课本P.52)

  13.C(孙中山1925年逝世,北伐1926年开始)14.D(④与新文化运动有关)

  13

  15.C(孙中山逝世时,国民革命运动正在进行中)

  16.问题一: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问题二:宗旨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17.问题一:北伐战争。主要讨伐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问题二: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

  拓展与探究提示:(1)黄埔军校创立时的总理为孙中山(孙文),他于1925年3月14日去世,故在第一期学生的毕业证书有孙文的印章,而在第二期学生毕业证书却没有。(2)黄埔军校是国共首次合作的产物,所以有“斧头(工人的象征)”、“镰刀(农民的象征)”的图案,后来被去掉说明政治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成为后来国共合作破裂的征兆。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知识要点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南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毛泽东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基础训练

  1.B(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运动有关)2.A(题意所指与八一南昌起义有关)3.A(课本P.54)

  4.D(④项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有关)5.A(课本P.54)

  6.B(解题关键词是“秋收”)7.B(课本P.55)

  8.C(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都是在城市里进行武装起义,但由于城市里敌人力量比较强大,因此后来都转移到农村)

  9.D(课本P.55)10.A(课本P.56)

  11.B(1928年6月中共领导的军队已改称中国工农红军)12.C(与所有关键词都相关的只有南昌起义)

  13.B(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革命道路)

  14.C(解析与13题一样)15.C(“孵出小鸡”是指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16.问题: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7.问题一:中共“一大”;意义: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问题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4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提示:叶挺、周恩来、刘伯承、朱德、贺龙。思考二:提示:(1)北伐战争期间,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被称为“铁军”,为消灭吴佩孚主力作出了巨大贡献;(2)南昌起义中,叶挺是起义的主要指挥者之一,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新时期,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知识要点

  1934年10月瑞金1935遵义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红军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赤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吴起镇1936年10月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转危为安

  基础训练

  1.D(红军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6年会宁会师长征结束)2.C(课本P.59)

  3.B(瑞金出发,甘肃会宁结束)4.D(课本P.60)5.C(课本P.60)

  6.D(课本P.60,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7.A(课本P.60)

  8.D(1935年是在吴起镇会师)

  9.D(课本P.62,党的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指的是遵义会议)10.B(本题实际上问的是长征的目的)

  11.B(本题使用排除法比较合适,ACD说法太过绝对,都不准确,只有B项说法准确)

  12.C(本题实际上考察的是遵义会议的意义)13.B(中国工农红军没有到达南京)14.C(关键词是“大渡河”)

  15.B(根据题目的关键词“撤退”可以推断出选B项)

  16.问题一:A:井冈山;B:江西瑞金;C:贵州遵义;D:陕北吴起镇;E:甘肃会宁。

  问题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革命道路。

  问题三:出发地B;结束地E;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问题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拓展与探究

  提示:没有。因为他随红六军团长征,而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是红一方面军所经历的战役;他于1936年4月离开红军,而三大红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会师。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知识要点

  1931年9月18日东三省抗日义勇军杨靖宇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联共抗日和平解决周恩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基础训练

  1.C(题干材料描述的是九一八事变,该事变发生在沈阳。)2.C(A、D中蒋介石采取的是不抵抗政策。B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九一八事变时尚未开始。)

  3.C(随着日本的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希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4.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5.D(九一八事变后沦陷的地区是东北地区。)6.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日军迅速占领东北。)7.C(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力量是东北抗日义勇军。)

  8.D(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杨靖宇去东北组织游击队,抵抗日军。)9.C(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张、杨才要求联共抗日。)10.A(西安事变的发起者。)

  11.C(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C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带来的影响。)12.B(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因此也称“双十二事变”。)13.A(西安事变中张、杨“兵谏”提出的要求即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

  14.A(A为西安事变的意义。B应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发生于七七事变后,D是新中国成立。)

  15.C(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事变的发生地。②发生地点在南京,③发生地点在北京。)

  16.问题一:诬蔑“九一八事变”是张学良对“日本在满洲的权益”压迫所致,日军出于自卫;目的:掩盖其侵略罪责;真实原因:试图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实现征服中国的野心。

  问题二:政策:不抵抗政策;结果:不到半年,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组成了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

  问题三:原因: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独占,损害了美国的在华利益。17.问题一:逼蒋抗日。

  问题二:后一种观点;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

  问题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拓展与探究

  提示:

  思考一:他认为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统一中国,消除内战,实现全民族一致抗击日本。

  思考二: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对中国加紧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另一方面是因为国民党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老百姓)强烈要求团结抗日。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知识要点

  1937年7月7日北平西南卢沟桥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新四军

  30万人以上

  基础训练

  1.C(七七事变后是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2.B(“鬼子”是指日本侵略者。)

  3.D(八路军和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的名称。)4.C(重庆是抗战时期的陪都。)5.B(南京大屠杀死难数据。)

  6.C(①九一八事变1931年,②七七事变1937年,③西安事变1936年。)7.D(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也称七七事变。)8.C(国民党军队全称“国民革命军”。)9.C(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10.D(D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的命令。)

  11.A(卢沟桥事变中为国捐躯的将领是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与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

  12.C(七七事变后日本威胁平津,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13.问题一:①1卢沟桥,2宛平,3八宝山,4丰台。②中国守军在卢沟桥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

  问题二: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问题三:从此以后,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拓展与探究提示:可以从细菌战违背科学为人类服务的原则,细菌战必将导致大量平民死亡,利用活体实验惨无人道等方面分析其危害。

本文来源:http://www.tingchehu.com/content-28-52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