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课件大全六篇

| 三年级 |

【www.tingchehu.com--三年级】

教学目标:1、识记3个生字。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3、小组合作,读读演演这首诗。4、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教学重难点:自己选择合适的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课件大全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课件大全六篇

篇一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课件

  教学目标:

  1、识记3个生字。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小组合作,读读演演这首诗。

  4、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并感受叙事诗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记得《木兰诗》吗?谁来给大家背诵其中的片段?

  2、这首诗告诉了我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像这种叙述一件事、一则故事的诗就叫叙事诗。

  出示:叙事诗

  3、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外国叙事诗——

  揭题:别人的妈妈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质疑)

  让我们学习课文来了解。

  二、了解故事。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诗写了件什么事?

  2、交流:

  (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三、自学课文。

  1、要求:

  l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l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l小组交流,若仍无法解决的词语,留待大组交流。

  2、交流

  1)开火车读课文。

  2)交流你已理解的词语,说说用了什么方法?

  3)提出自己仍不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参考:

  融雪——融化的积雪。

  迟疑——犹豫。与诗中的“停顿”一起形容老妇人走路不稳,摇摇摆摆。

  保佑——迷信人称神力保佑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四、积累运用。

  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

  可以小组合作朗读(分角色读、轮读、男女生分读);加动作表演读;课本剧排练等等。

  2、师生评价:结合课文内容。

  3、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或启发?

  

篇二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课件

  【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析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主动搀扶着一位被别人所忽视的、穿着破衣衫的素不相识的老妇人过马路的事。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共十三小节。

  本文生字不多,内容较为浅显,而且是一篇带星号的课文,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形式读通课文,教师则帮助、指点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停顿、读出节奏、韵律。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

  (二)、词句的简析

  词语:

  泥泞:烂泥淤积,不好走。

  迟疑:拿不定主意。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

  关照:关心照顾。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识记5个生字:融、泞、迈、虔、佑。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完成预习题。

  【课前预习】

  读通课文,完成:

  1.圈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融化(róng lóng) 泥泞(nín nínɡ) 虔诚(qiǎn qián) 年迈(màn mài)

  2.形近字组词

  右()虔()泞()

  佑()虚()拧()

  3.抄写词语

  衣衫 融雪 泥泞 虔诚 关照 保佑 老迈 迟疑 小心翼翼

  4.理解词语

  我用的方法理解了“虔诚”,意思是

  我用的方法理解了“迟疑”,意思是

  我用的方法理解了“关照”,意思是

  5.填上合适的动词

  ()脚步()街道()双脚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一)当你走在路上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板书课题:17别人的妈妈。这是一首叙事诗(板书叙事诗)。

  打开书,轻声读读课文,并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这首外国叙事诗的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在揭示课题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进行概括,从而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

  二、预习检查。

  (一)小组交流检查。

  (二)集体交流。

  1.读字组词。2.分节读课文。

  (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哪些地方不明白?

  三、学习课文

  (一)读读议议,说说小伙子对老人的关心。

  1.“别人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遇到了什么困难?根据诗歌中所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理解“老迈、迟疑”。想象老妇人在十字路口时的动作神情及目光中的话语。

  2.面对“站在十字街口迈不开步的”的她,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行人:

  孩子们:

  小伙子:

  3.小伙子是怎样做的?找一找青年人帮助老人的动作,并把它圈起来。

  引读:终于,人海里()出青年,他快步()到老妇人身边。

  他()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过街道。”

  小伙子()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过马路。

  从小伙子的表现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个的小伙子。

  4.想象说话:过马路后,老妇人和青年之间说些什么?

  5.“别人的妈妈”祝愿这位小伙子将来能够办大事,你认为怎样的人将来才能办大事?

  【设计意图:从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一连串的动作中,可以反映青年人的品质。本环节就是通过找、圈、读等一系列练习活动,帮助学生感受青年的形象。言为心声,除动作外,语言也能反映人物的品质,让学生想象老妇人和青年之间的对话,其目的在于对青年人关心老人的品质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青年人的表现与马路上其他人的表现产生鲜明的对比。】

  (二)指导朗读。诗歌朗读要注意节奏,韵律。

  四、说一说,演一演,

  (一)根据提示,小组合作,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老妇人的外貌、遇到什么困难及她当时的动作、神情、目光;面对“站在十字街口迈不开步的”的老妇人,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行人、孩子们、小伙子;过马路后,老妇人和青年之间说些什么;回家后老妇人又做了什么?)

  合作方式:分角色读、男女生读、轮读……

  (二)组织演示:先自己根据诗歌内容在小组中说一说(以“别人的妈妈”的口吻复述课文)然后推选小组成员演一演。

  【设计意图: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活泼的形式中进行感悟,而且很好地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复述课文。】

  五、作业:

  (一)熟读诗歌,填空:

  一天,老妇人,人们,一位青年。

  (二)改写句子,使句子意思不变。

  1.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朋友们问他是否认识那老妇。

  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朋友们问他:“”

  2.他说不认识,是别人的妈妈,她年纪大了,走路时会眼花。

  他说:“”

  (三)选做:将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别人的妈妈》

  提示:从天气的恶劣,可以想象马路上泥泞不堪的样子;从老妇人的脚步老迈迟疑,可以想象她走路艰难的样子;从老妇人求助的目光中,可以想象她仿佛在说些什么……

  附板书17别人的妈妈关心老人、关心需要帮助的人

  老人穿着破旧、脚步迟钝求助祷告

  行人穿过没有注意

  孩子擦过没有停步

  青年人走、牵、说、扶、问

  

篇三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泞、迈、虔、佑”5个生字。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读文,感受到本课前面一长段对于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时的情况描写是为了衬托出了那位青年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2、交流。

  3、揭示课题:17别人的妈妈(齐读)

  过渡语: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在小组内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2)出示词语:

  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迟疑小心翼翼

  注意:融(翘舌音)、泞(后鼻音)、虔(第二声)、积累“虎字头”的字(虎、虚、虑……)、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赏读课文,品味真情

  1、默读课文1~3节,说说当时老妇人的处境怎样?

  (1)出示1~3节

  (2)指导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

  ①老妇人遇到的困难:老妇人年纪大行走不便、马路泥泞、行人拥挤、车辆穿梭等。

  ②读句子:

  今日的融雪弄得满街泥泞,老妇人的脚步迟疑又停顿。

  她站在十字街头迈不开步,拥挤的行人中她没人照顾。

  (3)出示填空:

  一位()的老妇人,独自走在()的街上,当时(),使她感到非常(),她心想:()。

  2、老妇人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她露出了“求助的目光”,可是马路上人们的表现是怎么的呢?

  (1)朗读4~6节

  人们来来往往穿过她身旁,没有人注意她求助的目光。

  街那头传过来叫声笑声,学校里刚响过放学铃声。

  孩子们欢跳着擦过老妇,一个个喊叫着没人停步。

  (2)出示:

  马路上,大人们,孩子们。

  (3)说说你对马路上的大人或小孩的评价。

  (4)指导朗读。

  3、就在老妇人迟疑无助的时候,人海里冒出个青年。

  (1)默读7~11节,找出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相关动词:冒、走、牵、扶、穿等,重点体会“冒”。

  (2)谈谈读了这几节后的感受。

  (3)隐去句中的动词,试着说一说:

  终于,人海里()出个青年,他快步()到老妇人身边。

  他()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小伙子()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过马路。

  (4)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学过多首叙事诗了,诗歌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老师以第8节为例,遇到斜线要停顿。

  出示:

  他/牵着她的手/细声说道:

  “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学生试读、齐读。

  (5)从青年人和他朋友之间的对话总,你感受到什么?

  4、最后两节是什么意思?

  (1)男女生对读、齐读。

  (2)理解“虔诚、保佑”

  “虔诚”常形容态度恭敬而有诚意。“保佑”指迷信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3)说一说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是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结:小伙子扶“别人的妈妈”过马路,他对老人的关爱也得到了老人的感谢。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总结课文的写法特点: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

  2、从诗歌中找一找句末押韵的字。

  3、把诗歌改成课本剧。(机动)

  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别人的妈妈》

篇四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课件

  教学目标:

  1、识记3个生字。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小组合作,读读演演这首诗。

  4、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并感受叙事诗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记得《木兰诗》吗?谁来给大家背诵其中的片段?

  2、这首诗告诉了我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像这种叙述一件事、一则故事的诗就叫叙事诗。

  出示:叙事诗

  3、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外国叙事诗——

  揭题:别人的妈妈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质疑)

  让我们学习课文来了解。

  二、了解故事。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诗写了件什么事?

  2、交流:

  (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三、自学课文。

  1、要求:

  l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l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l小组交流,若仍无法解决的词语,留待大组交流。

  2、交流

  1)开火车读课文。

  2)交流你已理解的词语,说说用了什么方法?

  3)提出自己仍不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参考:

  融雪——融化的积雪。

  迟疑——犹豫。与诗中的“停顿”一起形容老妇人走路不稳,摇摇摆摆。

  保佑——迷信人称神力保佑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四、积累运用。

  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

  可以小组合作朗读(分角色读、轮读、男女生分读);加动作表演读;课本剧排练等等。

  2、师生评价:结合课文内容。

  3、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或启发?

  

篇五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泞、迈、虔、佑”5个生字。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读文,感受到本课前面一长段对于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时的情况描写是为了衬托出了那位青年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2、交流。

  3、揭示课题:17别人的妈妈(齐读)

  过渡语: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在小组内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2)出示词语:

  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迟疑小心翼翼

  注意:融(翘舌音)、泞(后鼻音)、虔(第二声)、积累“虎字头”的字(虎、虚、虑……)、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赏读课文,品味真情

  1、默读课文1~3节,说说当时老妇人的处境怎样?

  (1)出示1~3节

  (2)指导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

  ①老妇人遇到的困难:老妇人年纪大行走不便、马路泥泞、行人拥挤、车辆穿梭等。

  ②读句子:

  今日的融雪弄得满街泥泞,老妇人的脚步迟疑又停顿。

  她站在十字街头迈不开步,拥挤的行人中她没人照顾。

  (3)出示填空:

  一位()的老妇人,独自走在()的街上,当时(),使她感到非常(),她心想:()。

  2、老妇人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她露出了“求助的目光”,可是马路上人们的表现是怎么的呢?

  (1)朗读4~6节

  人们来来往往穿过她身旁,没有人注意她求助的目光。

  街那头传过来叫声笑声,学校里刚响过放学铃声。

  孩子们欢跳着擦过老妇,一个个喊叫着没人停步。

  (2)出示:

  马路上,大人们,孩子们。

  (3)说说你对马路上的大人或小孩的评价。

  (4)指导朗读。

  3、就在老妇人迟疑无助的时候,人海里冒出个青年。

  (1)默读7~11节,找出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相关动词:冒、走、牵、扶、穿等,重点体会“冒”。

  (2)谈谈读了这几节后的感受。

  (3)隐去句中的动词,试着说一说:

  终于,人海里()出个青年,他快步()到老妇人身边。

  他()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小伙子()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过马路。

  (4)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学过多首叙事诗了,诗歌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老师以第8节为例,遇到斜线要停顿。

  出示:

  他/牵着她的手/细声说道:

  “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学生试读、齐读。

  (5)从青年人和他朋友之间的对话总,你感受到什么?

  4、最后两节是什么意思?

  (1)男女生对读、齐读。

  (2)理解“虔诚、保佑”

  “虔诚”常形容态度恭敬而有诚意。“保佑”指迷信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3)说一说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是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结:小伙子扶“别人的妈妈”过马路,他对老人的关爱也得到了老人的感谢。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总结课文的写法特点: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

  2、从诗歌中找一找句末押韵的字。

  3、把诗歌改成课本剧。(机动)

  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别人的妈妈》

篇六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人的妈妈》课件

  【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析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主动搀扶着一位被别人所忽视的、穿着破衣衫的素不相识的老妇人过马路的事。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共十三小节。

  本文生字不多,内容较为浅显,而且是一篇带星号的课文,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形式读通课文,教师则帮助、指点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停顿、读出节奏、韵律。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

  (二)、词句的简析

  词语:

  泥泞:烂泥淤积,不好走。

  迟疑:拿不定主意。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

  关照:关心照顾。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识记5个生字:融、泞、迈、虔、佑。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完成预习题。

  【课前预习】

  读通课文,完成:

  1.圈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融化(róng lóng) 泥泞(nín nínɡ) 虔诚(qiǎn qián) 年迈(màn mài)

  2.形近字组词

  右()虔()泞()

  佑()虚()拧()

  3.抄写词语

  衣衫 融雪 泥泞 虔诚 关照 保佑 老迈 迟疑 小心翼翼

  4.理解词语

  我用的方法理解了“虔诚”,意思是

  我用的方法理解了“迟疑”,意思是

  我用的方法理解了“关照”,意思是

  5.填上合适的动词

  ()脚步()街道()双脚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一)当你走在路上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板书课题:17别人的妈妈。这是一首叙事诗(板书叙事诗)。

  打开书,轻声读读课文,并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这首外国叙事诗的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在揭示课题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进行概括,从而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

  二、预习检查。

  (一)小组交流检查。

  (二)集体交流。

  1.读字组词。2.分节读课文。

  (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哪些地方不明白?

  三、学习课文

  (一)读读议议,说说小伙子对老人的关心。

  1.“别人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遇到了什么困难?根据诗歌中所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理解“老迈、迟疑”。想象老妇人在十字路口时的动作神情及目光中的话语。

  2.面对“站在十字街口迈不开步的”的她,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行人:

  孩子们:

  小伙子:

  3.小伙子是怎样做的?找一找青年人帮助老人的动作,并把它圈起来。

  引读:终于,人海里()出青年,他快步()到老妇人身边。

  他()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过街道。”

  小伙子()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过马路。

  从小伙子的表现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个的小伙子。

  4.想象说话:过马路后,老妇人和青年之间说些什么?

  5.“别人的妈妈”祝愿这位小伙子将来能够办大事,你认为怎样的人将来才能办大事?

  【设计意图:从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一连串的动作中,可以反映青年人的品质。本环节就是通过找、圈、读等一系列练习活动,帮助学生感受青年的形象。言为心声,除动作外,语言也能反映人物的品质,让学生想象老妇人和青年之间的对话,其目的在于对青年人关心老人的品质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青年人的表现与马路上其他人的表现产生鲜明的对比。】

  (二)指导朗读。诗歌朗读要注意节奏,韵律。

  四、说一说,演一演,

  (一)根据提示,小组合作,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老妇人的外貌、遇到什么困难及她当时的动作、神情、目光;面对“站在十字街口迈不开步的”的老妇人,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行人、孩子们、小伙子;过马路后,老妇人和青年之间说些什么;回家后老妇人又做了什么?)

  合作方式:分角色读、男女生读、轮读……

  (二)组织演示:先自己根据诗歌内容在小组中说一说(以“别人的妈妈”的口吻复述课文)然后推选小组成员演一演。

  【设计意图: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活泼的形式中进行感悟,而且很好地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复述课文。】

  五、作业:

  (一)熟读诗歌,填空:

  一天,老妇人,人们,一位青年。

  (二)改写句子,使句子意思不变。

  1.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朋友们问他是否认识那老妇。

  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朋友们问他:“”

  2.他说不认识,是别人的妈妈,她年纪大了,走路时会眼花。

  他说:“”

  (三)选做:将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别人的妈妈》

  提示:从天气的恶劣,可以想象马路上泥泞不堪的样子;从老妇人的脚步老迈迟疑,可以想象她走路艰难的样子;从老妇人求助的目光中,可以想象她仿佛在说些什么……

  附板书17别人的妈妈关心老人、关心需要帮助的人

  老人穿着破旧、脚步迟钝求助祷告

  行人穿过没有注意

  孩子擦过没有停步

  青年人走、牵、说、扶、问

本文来源:http://www.tingchehu.com/content-20-86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