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中国人是怎么学英语?

| 公共英语 |

【www.tingchehu.com--公共英语】

清晨,挤在喧闹的公共汽车中,高阳戴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耳机传出的是“黑眼豆豆”的音乐。他正在去“华尔街英语”上课的路上,这样的补习生活已经持续了半年。

  改革开放之初,也许谁都没有想到,一门来自外国的语言,会以如此速度席卷中国,以至于接下来的30年里,“英语热”都是不变的话题,从“Follow me”到“疯狂英语”,再到“华尔街英语”式的培训机构遍布中国各地。学还是不学,已经不是现时中国人所面对的问题;怎样学,才是现代人所关注的。

  80年代初

  家家户户传出“Follow me”

  见证人:徐雄雄 胡文仲

  1982年1月的一天傍晚,北京、上海的许多院落,都传出了情景英语教学节目《Follow me》的声音。谁都没有想到,改革伊始,一场英语学习风便席卷而来,而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的播出,成为了那个年代的代名词,也开启了中国人了解世界的窗口。

  “*”十年,教育荒废,人们对学习的期望空前高涨。一次出外考察,让电教部导演徐雄雄开了眼界。几个男女的轻松对话、生动鲜活的实际应用,BBC(英国广播公司)当时编制的《Follow me》吸引了徐雄雄,如果能在中国播放这样的英语学习节目,势必又是一场改革。

  几经周折,徐雄雄终于拿到了《Follow me》的授权,然而节目内容上的国情差异架在了他的面前,“必须彻底地改编。”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胡文仲、英国教师Kate Flower这时也加入到改编队伍,成为了删改后剧情的串讲人,也成为了荧屏上的新一代“英语老师”。胡文仲至今还记得,拍摄的场地没有暖气,Kate坐在机房一个比较暖和的变压器上,完成了节目最初的商议。

  1982年初,由《Follow me》改编的《跟我学》栏目出现在每天晚上6时30分,没有任何宣传,更没有如今的什么首发式。然而其影响却无法估量,就在播出的第二天,便有人在街上认出了胡文仲,而他与英国教师Kate的身份,也从普通的英语教师,转变成国民英语教师。

  “后来我在住宅区里转,几乎家家户户的电视机都传出《跟我学》的节目声,还伴随着观众跟着朗读的声音。”徐雄雄回忆道,在电视节目还不丰富的年代,《跟我学》甚至成为了一档娱乐节目。刊登了《跟我学》教材内容的电视周报,一下增加了约50万的订户。

  有媒体做过统计,《跟我学》全国收视人群达到1000万,与当时的电视机持有量基本持平。

90年代
  满大街“搜索”外国人

  见证人:刘建伟

  步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学习英语的手段和目的都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出国热促进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

  “那时候为学英语,真的是满大街‘搜索’外国人。”45岁的刘建伟,对那时英语学习有着深刻的记忆。“Hello说得再标准,一见到人就结巴也没用。”

  “当时单位有外事服务,就我会说英语,于是把我顶了上去。”随着亚运会在北京的举办,中国人的英语学习进入了又一个高潮,刘建伟为了学好英语,可说是用上了各种办法。

  “那时候在家看了书,就想办法找人说,后来听说公园里有自发组织的学习会。”刘建伟口中的“学习会”,便是之后常见的“英语角”。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北京市紫竹院公园的土山上,逐渐聚集了一批学习英语的人,他们大多是学生。每到周末,就会聚在这里,用英语交流,还有一些外籍人士也加入其中。

  英语角的形式,后来被广泛地传播到各个高校中,乃至现在人大英语角还被戏称为“单身男女相亲会”。

  “跟别人一对话,自己的课本英语就露了馅。”去的次数多了,刘建伟也逐渐胆大起来,学习、工作方面的感受,成为了聊天的重点。

  “到了后来,随身听开始流行,我买了个‘爱华’牌的,到处找人家录英语歌的磁带。”刘建伟说,那时候谁能有几盘英语歌曲的磁带,便是大家的焦点,每个欧美流行音乐歌手进入内地后,都会出现一次录歌狂潮。

  不过最令刘建伟记忆犹新的,还是那时在街上找老外。当时,老外还是稀罕物。在大街上看到,多数人都会看上几眼,而刘建伟更是经常鼓足勇气上前攀谈。“不过现在想起来,这样做还是不太礼貌。不过当时我的朋友都说我是傻大胆。”

小白领回炉再充电
  见证人:高阳

  “我现在报班学,完全是为了工作上的需要。”大学毕业、英语六级、在外企工作的高阳按说英语水平还算不错,不过在毕业两年后,他又一次走进了英语的课堂——“华尔街英语”培训班,“给自己充充电,尤其是口语方面,跟着外教说一说。”

  30年英语学习热,英语的身份也在逐渐改变,从学习的主体,已经慢慢地变成了学习的工具。不会英语,将减少一条与他人沟通的渠道,而科研、商业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让不少刚刚脱离校园的人有了新的学习压力。

  而像“华尔街英语”这样的教育机构可说收费不菲,虽然高阳的工资算是个白领,但每次交学费时还是心疼上一段时间,“没有办法,不学就跟不上形势。”

  除了学习英语的方法,学习英语的途径如今也变得多种多样,英语广播、英语歌曲、美剧,乃至电影院的引进影片都会分配音版和原版,而如今的年轻人,多数都会选择后者。

  “原来为考托福,有的学生在语言学院门口摆个小马扎排队。学校图书馆里介绍美国大学的书都被翻烂了。”胡文仲教授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至今已超过50年,而英语教学资源早已今非昔比, “疯狂英语”式的英语学习方法层出不穷。全国大学的英语专业点,也从改革初期的70余个增加到了目前的超过900个。各类英语比赛中,选手的英语水平,有时会让担任评委的老师咋舌,而这些选手甚至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

  走进西单图书大厦,英语相关的书籍、材料几乎随处可见,新版《Follow me》仍旧陈列其中,然而它早已没有了20世纪80年代的影响,在角落里静静摆放着的教材,正为30年英语热写下新的注脚。

留声机
  -注音学英语

  20世纪90年代学英语的一股潮流,即将英语用汉字的方式进行标注,如“How are you”标注为“好爱油”,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不懂英文的人迅速学习英语发音,曾风靡一时。

  -疯狂英语

  是由李阳发明的一套独特的英语学习方法,提倡疯狂地说英语、大声喊英语等,看似奇怪的方法吸引了一大批英语学习者的青睐。

  -文曲星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便携电子词典,可以查询英语单词,发出英语读音,更有英语测验等功能。由于其易用性,在中学基本已成为人手一台的英语学习利器。

  -复读机

  1999年,国家教委宣布,今后大中小学生的外语教学和考试将侧重于学生的口语、听力综合水平,复读机迅速占领市场。这种功能类似录音机的机器,可以通过不断重复录放以纠正英语发音。据统计,该种产品2002年销量达到1300万台。

  - 新东方

  起先以培训学生应付托福、GRE为主,后逐渐发展为综合教育集团。新东方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对教育的速成渴望,也是中国人出国热、英语热的具体表现。

本文来源:http://www.tingchehu.com/content-83-224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