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 初中周记 |

【www.tingchehu.com--初中周记】

同义词有:复发性口疮、复发性阿弗他口炎、复发性口腔溃疡。

  (一)病因

  复发性口疮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与该病的有关因素如下。

  1.免疫学异常2.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生物物质活动有明显的影响。

  3.遗传因素 可能为多基因遗传病。

  4.感染因素 病毒可能参与了该病的复杂过程。

  5.营养缺乏 近年来对口疮患者缺铁、锌、铜、维生素B12、叶酸等的报道,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之有关。

  6.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下降

  7.微循环障碍

  8.其他 口疮的复发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消化系统因素,内分泌系统,以及感冒发热,睡眠不足,劳累等均与之有关。

  (二)临床表现

  1.轻型(或小型)口疮 该型最多见,在复发性口疮中约占80%。多数患者有此前驱症状。局部水肿、充血,持续1~3日后,上皮破损形成小溃疡,疼痛加重。溃疡的边缘整齐,有红晕,基部不硬,中心凹陷状,纤维素性假膜,痊愈后不留瘢痕。溃疡数目1~5个,好发于非角化粘膜,角化区的牙龈、硬腭处则少见。

  2.重型(或大型)口疮 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或腺周口疮。溃疡较大而深在,直径10~30mm,深及粘膜下层甚至肌层,溃疡周围组织红肿且微显隆起,扪之较硬,溃疡大多数边缘整齐,愈合后有瘢痕或者有组织缺损,溃疡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好发于口腔的后部,颊、咽旁、硬腭或软腭交界处。溃疡持续时间较长,数周至数月才可愈合。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欠佳,有自限性。

  3.疱疹样口疮 溃疡小而数目多,散在分布呈口炎形式。周围粘膜充血。临床上较少见。该型与巨型口疮大约占复发性口疮中的20%。

  (三)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体征即可诊断。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史,且病程有自限性。口疮在临床上多见,最常见的是轻型,溃疡为圆形或椭圆形。数目一般较少亦较表浅,故不留瘢痕,若有感染则溃疡扩大且加深,但这种情况少见。重型往往有轻型的病史,多为l~2个大而深的溃疡或同时有1~2个较小的溃疡。病程长,疗效差。疱疹样口疮,溃疡小而数目多,散在分布呈口炎形式。周围粘膜充血。这与疱疹性口炎常难以区别。以上三种类型。不仅因溃疡的数目的多少、大小、部位和深浅等不同,其发展过程亦不尽相同,故需对该病有较全面的分析。

  (四)鉴别诊断

  1.与恶性肿瘤和结核性溃疡的鉴别 重型口疮由于病程较长,溃疡大而深,常疑为恶性肿瘤或口腔粘膜结核,应仔细观察和鉴别。

  2.与坏死性涎腺化生鉴别 坏死性涎腺化生是发生在小涎腺的良性、自限性病变,主要发生在硬腭或软、硬腭交界处,其他只要有粘液腺或浆液腺的部位均可发生。该病原因不明,好发于男性。初起时为一隆起的肿块,以后形成溃疡。诊断必须靠活检,以免误诊。病理过程:局部缺血性坏死,最明显的特征是邻近梗死区的小涎腺导管和腺泡有广泛的鳞状化生,小涎腺的一般形态仍存在,但有一些小梗死,导致腺泡细胞的消失。

  3.与复发性疱疹性口炎的鉴别 疱疹性口炎多发生在儿童,但是复发性疱疹样口疮则多见于成人疱疹性口炎。在口腔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极少发生在牙龈,这一点也是与急性疱疹性口炎的不同点。粘膜上有较大面积的充血区,其上溃疡数目多且较小,有的仅针尖大,融合时溃疡增大呈多环状,患者疼痛难忍,唾液增多。而复发性口疮,溃疡数目少而其直径稍大,散在分布。

  (五)治疗

  局部和全身治疗,对于可能存在的有关因素应积极治疗。

  1.局部治疗 其主要作用是消炎、止痛并促进愈合。

  (1)消炎药①药膜;如金霉素药膜、洗必泰药膜等,其中除主药外尚加有表面麻醉剂、皮质激素等,用时剪一块比溃疡略大的药膜贴于患处,并可重复使用;②0.1%醋酸氟羟泼尼松软膏:局部涂,其粘附性及效果较好;③含漱剂: 0.02%~0.2%洗必泰液;④中药散剂:有锡类散、冰硼散、养阴生肌散等,撒于溃疡面上,每日数次。

  (2)止痛剂 0.5%达克罗宁液:常用者为盐酸达克罗宁,对粘膜穿透力强。作用迅速,疼痛明显或进食前均可局部擦干后涂用。

  (4)溶菌酶 溶菌酶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亦有消炎止血消肿作用。常用口含片,每片20mg,每日3~5次,每次l片。

  (5)物理疗法 口内紫外线灯、激光红外线治疗仪等照射,可以止痛并促进溃疡愈合。

  (6)皮质激素局部封闭对持久不愈的溃疡,疼痛明显或范围较大者,可用2.5%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0.5~1.0ml,加入1%普鲁卡因0.5~1.0ml,以浸润方式注射于溃疡下方结缔组织内。

  2.全身治疗 复发频繁且病情较重者或长期不愈的溃疡,可考虑全身治疗以减少复发并促进愈合,尤其是针对病因的治疗,如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免疫增加剂治疗,往往能提高疗效。临床上常选用转移因子、左旋咪唑、胸腺肽等,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3.中医中药

本文来源:http://www.tingchehu.com/content-103-39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