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考专升本语文基础试题及答案【四篇】

| 成考 |

【www.tingchehu.com--成考】

明天,这是个美丽灿烂。辉映着五光十色的迷人的字眼。愿你的明天无限美丽。无限灿烂。无限迷人!以下是考试资料网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成考专升本语文基础试题及答案【四篇】》供您查阅。

【篇一】

  一、单项选择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C)


  A.干涸(hé)窥伺(sì)扪(mén)心自问


  B.霰(xiàn)雪雉堞(dié)同仇敌忾(kài)


  C.提(dī)防日晷(jiǜ)图穷匕见(xiàn)


  D.罢黜(chù)鞭笞(chī)方兴未艾(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义气 意气用事 正规 步入正轨


  B.提名 金榜提名 委曲 委曲求全


  C.国事 共商国是 过度 过渡时期


  D.真言 仗义执言 谋取 牟取暴利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勘察 前仆后继 提纲挈领 揠旗息鼓


  B.慰藉 优柔寡断 穷兵黩武 明火执仗


  C.脉博 同仇敌忾 利令智昏 沽名钓誉


  D.赧然 贻笑大方 提心吊胆 日没途穷


  4.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括号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A)


  咬文嚼字有时是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


  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


  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适当的一组是(B)


  任何人承担对外的各种业务,一律实行有限授权,不得自行其是、自作主张,______不允许假公济私、中饱私囊,


  违者______予惩处,______追究法律责任。这种领导体制_____体现了民主管理的思想,______确保了厂长的中心地位,使整个生产指挥系统运行畅通。


  A.也就及至既还 B.更则直至既又


  C.也则直至又又 D.更就及至又还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A.目前,国土资源部公布了第二批通过规划审核的4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单。


  B.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C.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我也很幸福,很快乐。


  D.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


  7.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


  A.在《我的父亲母亲》这篇文章中,他写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B.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他的笑话讲不完。


  C.小王回到宿舍,发现老朱和他的朋友仍然坐在那里聊天。


  D.董事长见到总经理非常高兴,不由分说地拉到了办公室。


  8.汤显祖是(B)


  A.元代作家 B.明代作家 C.清代作家 D.宋代作家


  9.《聊斋志异》的作者是(D)


  A.罗贯中 B.冯梦龙 C.吴敬梓 D.蒲松龄


  10.“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上一句是(B)


  A.不尽长江滚滚来B.长风破浪会有时


  C.青春做伴好还乡 D.天涯何处无芳草


  11.以下作品中,属老舍写的是(D)


  A.《边城》 B.《围城》 C.《家》 D.《骆驼祥子》


  12.长篇小说《子夜》的作者是(C)


  A.朱自清 B.鲁迅 C.茅盾 D.巴金


  13.泰戈尔是(D)


  A.美国作家 B.英国作家 C.法国作家 D.印度作家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白话文,完成文后的三题。


  (一)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二者关系的认识,实质上是教育本体论与教育工具论内在矛盾在现时基础教育中的反映。


  表面看,教育本体与教育工具论是对立的。然而,正是这种对立构成了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人的发展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使得教育得以存在,并获得了发展的内源动力。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是强调教育的本体价值;应试教育重在选择,是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所以,二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互为依存,各有存在的合理性。


  当然,肯定应试教育的合理性并非意味着它是科学的,而是给予一个考察的新视角,坚持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统一,让二者各取其长,是教育改革个富有理性和全面性。


  而且使素质教育的讨论不再仅仅定位于对应试教育种种弊端的克服和反思上,而是放眼于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上,成为新时代精神在教育中的集中体现。


  这样,素质教育就成为独立的、有特定时代内涵的教育学概念,是基础教育改革在现时代的根本目标和理论指南。


  素质教育的内涵把握必须建立在可能实现的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协调统一的基础上,其目标是全体学生的素质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


  目前我们一方面要改造数千年形成的不合理成分,另一方面又要迎接世界新技术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又要培养大批高科技人才和学术精英,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解决好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选拔人才与整体提高、知识与能力、个体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其内涵可概括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责任意识、生活原则。


  (二)关于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以高扬人的价值、重视终极追求、强调人的核心为理念,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题及表现,时代性是它的内在本性之一;人文精神又以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和整体进步为价值取向。


  有超越性的特征,是时代性与超越性的统一体。中国古代曾形成“尊天、远神、重人”的人文精神传统,但儒学的意识形态化使人文精神的本质不断蜕化成了“吃人”的礼教;五四运动时期。


  民主、科学又成了人文精神的核心;进入80年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在呼唤新的人文精神。可见,人文精神总是在时代的变革中变化,但它作为匡正时弊,保证社会及人健全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始终如一的。


  素质教育作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它需要的人文精神应该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公正平等、民主法治的理性精神,自由尊重、道义良知的人道精神,自由创造、自我完善的主体精神。


  展现生存意义、崇高价值的理想精神。


  素质教育不仅要为我国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为动力支持,而且要为数以千万计的高科技人才和学术精英提供充裕的后备资源,跟要为广大的高素质普通劳动者奠定坚实基础。


  这就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文教育,而且要更关注科技教育,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1)“人的发展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使得教育得以存在,并获得了发展的内源动力。”从句中看,什么“获得了发展的内源动力”?正确的一项是(D)


  A.人 B.社会 C.差距 D.教育


  (2)对“坚持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统一”的现实原因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A.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的素质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


  B.目前我们一方面要改造数千年形成的不合理成分,另一方面又要迎接世界新技术的挑战。


  C.应试是为选拔、培养精英人才来发展高科技。


  D.我们既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又要培养大批高科技人才和学术精英,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3)在下面4对关系中,哪一对关系主要体现了“既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又要培养大批高科技人才和学术精英”的要求。(A)


  A.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 B.教育与生活


  C.知识与能力 D.个体与社会


  考生对于成人高考教育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点击加入以下qq群进行交流。群成员专享:进群和老客交流,第一时间掌握远程最新资讯和动态信息。

【篇二】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举案齐眉”、“乘舟梦日”、“鲈鱼堪鲶”三个典故所涉及到的人物依次是(  )


  A.孟光、季鹰、伊尹


  B.孟光、伊尹、季鹰


  C.伊尹、孟光、季鹰


  D.季鹰、伊尹、孟光


  参考答案:B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对偶


  B.夸张比喻


  C.对偶比喻


  D.比喻顶真


  参考答案:B


  3.《秋水》中北海若对“自多”的态度是(  )


  A.反对


  B.赞成


  C.无所谓


  D.顺其自然


  参考答案:A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一句所用的修辞格是(  )


  A.排比


  B.夸张


  C.比喻


  D.比拟


  参考答案:C


  5.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的小说家,他属于(  )


  A.现实主义作家


  B.浪漫主义作家


  C.超现实主义作家


  D.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参考答案:D


  6.屈原根据楚地祭祀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是(  )


  A.《离*》


  B.《九章》


  C.《九歌》


  D.《天问》


  参考答案:C


  7.冯谖三次弹铗高歌,说明了他(  )


  A.无才无德、志短性贪


  B.装愚守拙、巧于试探


  C.对现实生活不满


  D.喜爱唱歌


  参考答案:B


  8.李白的《行路难》是一酋(  )


  A.七言绝句


  B.七言律诗


  C.七言歌行


  D.近体诗


  参考答案:C


  9.提出诗歌要讲求“三美”的是(  )


  A.郭沫若


  B.鲁迅


  C.胡适


  D.闻一多


  参考答案:D


  10.关于郭橐驼说法正确的是(  )


  A.唐代农艺家


  B.唐代的一个隐士


  C.庄子寓言中的人物


  D.虚构的人物


  参考答案:D


  11.《苦恼》中有深化主题和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作用的一组对比是:(  )


  A.车夫与军官的对比


  B.车夫与三个青年的对比


  C.老车夫与青年车夫的对比


  D.人与马的对比


  参考答案:D


  12.《长亭送别》的语言特色是(  )


  A.慷慨悲凉


  B.沉郁顿挫


  C.明白晓畅


  D.优美雅致


  参考答案:D


  13.“刘朗才气”中的“刘朗”是指(  )


  A.刘备


  B.刘邦


  C.刘桢


  D.刘禹锡


  参考答案:A


  14.“祸起萧墙”、“望洋兴叹”、“日薄西山”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庄子·秋水》


  B.《寡人之于国也》、《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


  C.《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陈情表》


  D.《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陈情表》


  参考答案:C


  15.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入是(  )


  A.沈从文


  B.茅盾


  C.鲁迅


  D.巴金


  参考答案:C


  16.短篇小说《月牙儿》的作者是(  )


  A.冰心


  B.赵树理


  C.巴金


  D.老舍


  参考答案:D


  17.曹雪芹是(  )


  A.宋代文学家


  B.明代文学家


  C.清代文学家


  D.元代现实主义作家


  参考答案:C


  18.下列作家中,生活在晚唐的是(  )


  A.王昌龄


  B.白居易


  C.柳宗元


  D.李商隐


  参考答案:D


  19.《故都的秋》选自郁达夫的(  )


  A.《薄奠》


  B.《达夫散文集》


  C.《屐痕处处》


  D.《闲书》


  参考答案:D


  20.与韩愈齐名,同为“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一位中唐作家是(  )


  A.柳宗元


  B.欧阳修


  C.王安石


  D.苏轼


  参考答案:A


  二、名词解释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1.万姓胪欢


  参考答案: 陈述,传告


  22.“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参考答案: 许,左右


  23.我想索性今夜彻底的谈一谈海,看词锋到何时为止,联想至何处为极。


  参考答案:极:穷尽,尽头。


  24.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参考答案: 请,央求


  25.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参考答案: 祭祀


  26.虽然眼底人千里。


  参考答案: 眼前


  27.急敛暴征求考课。


  参考答案: 指按一定标准考察官吏的政绩.分等级加以升降或赏罚。


  28.瀚海阑干百丈冰。


  参考答案:沙漠;纵横的样子


  29.在这上面鞭辟入里,烘染尽致,使你所写的事理情态成一个世界。


  参考答案: 鞭辟入里:开掘、阐发得深刻透彻。烘染:烘托渲染。尽:把……完全表现出来。致:意态,情趣。


  30.契阔谈宴


  参考答案: 聚散,这里是久别重逢之意


  31.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


  参考答案:可供人借鉴的历史书籍


  3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参考答案: 只是因为


  33.兵燹


  参考答案:因战争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34.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参考答案: 以……为贱;给……东西吃


  35.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参考答案:因;做了


  36.厘定规则


  参考答案: 整理规定


  37.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参考答案: 同“纵”,合纵


  38.是谁之过与?


  参考答案:通“欤”,语气词


  39.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参考答案: 缠绕草垫子


  40.何事长向别时圆?


  参考答案: 长向:常常在。


  三、简答题:41~5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41.《门槛》采用了什么方式来组织全篇?


  参考答案: 作品巧妙地运用对话的形式组织全篇。用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用对话展现革命事业对革命者的种种考验,用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把作品深厚的恩想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组连贯的对话之中,这正是作者艺术构思的显著特征。


  42.本诗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景中含情,情中见理。


  43.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1)创造性地运用了七组八声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犹如巧匠运斧,毫无凿痕,且层层深入,直人人心。“寻寻觅觅”写举动之惶惑,反映词人若有所失精神状态;“冷冷清清”写环境之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的寂寞、凄惨。这些叠字,不仅增加了表情达意的功能,且富于音乐节奏感。这轻细、呜咽的齿音,短促的节奏,正好表达出作者晚年家破人亡后的凄惨心境。


  (2)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不少口语词,使全词朴素浅近而又亲切自然。


  44.本文在选材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选取最富有北京地方色彩的景物来表现故都的秋色,如碧绿的天空、驯鸽的飞声、树叶底漏下的阳光、破壁腰中牵牛花韵蓝朵、槐树的落蕊等等,描写紧扣“清”、“静”、“悲凉”,突出故都“色彩浓,回味永”。


  45.全词用了哪两种抒情方法?


  参考答案: 用了借景抒情和借典故抒情两种抒情方法。


  46.简述沙子龙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 沙子龙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其性格的主要特征是没落保守,在狭小的天地里自我叹息,自我欣赏,孤傲执著地与现实抗衡。


  4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表现了作者“出世”和“入世”的思想矛盾,同时也隐约地流露了作者谪官居外的凄凉寂寞之情。


  48.本文将大海当作“海的女神”来写,用了什么手法;希望人们都来做个“海化”的青年,用了什么手法?


  参考答案: 说大海是“海的女神”,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海化”的青年用了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手法)。


  49.概括说明本文中钗、黛性格的差异。


  参考答案: 宝玉挨打后,宝钗前来探伤送药。她的出场是“手里托着一丸药”,进门之后先关照用药的方法,再询问伤情,表现出她的端庄稳重、落落大方、周到得体;在劝慰宝玉时,她有意识地流露出对宝玉的感情,但话说了半句又吞了回去,这既表现了她的端庄稳定,又说明她受封建礼教的*很深;她对宝玉虽同情心疼,但更多的是埋怨宝玉不听人劝、不在外头大事上下功夫,表明她本质上是维护封建正统,希望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当袭人无意中说起薛蟠与宝玉挨打有内在的干系时,她一番堂皇正大的话,既开脱了自己的哥哥,也给袭人下了台阶,同时还进一步获得了宝玉的好感,表现了她处事周到,八面玲珑的性格特征。


  宝玉挨打后,黛玉也来探伤,她的出场是在人散尽、太阳落山之后,表现出她性格的孤僻;她上来的动作就是“推”,表现出她的情不自禁;她上来就哭,而且是从头到尾的哭,表现出她的多愁善感和对宝玉的一片真情;她从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她说“你可都改了罢”,是出于对宝玉挨打心疼至极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哀鸣;她的退场是慌忙从*逃走,不愿受人取笑,表现了她的敏感、孤僻和清高。


  50.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本篇小说描述了普法战争中一个普通法国农民米龙老爹孤胆杀敌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大义凛然的农民英雄形象,表现出法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填空题:51~7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51.自居易与_________齐名,在诗坛上并称“元白”。


  参考答案: 元稹


  52.孔子,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人。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


  参考答案:丘、仲尼、春秋、儒


  53.《季氏将伐颛臾》体现出孔子关于治国以礼、__________的政治主张。


  参考答案:为政以德


  54.八一嫂是小说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


  参考答案: 《风波》


  55.“望故乡渺邈,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归思难收


  56.日薄西山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气息奄奄


  5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_________;河海不择细流,故能_________;王者不却众庶,故能_________。”


  参考答案: 成其大,就其深,明其德


  58.巴金的*作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灭亡》


  59.《壮悔堂文集》的作者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侯方域


  60.欧阳修的作品集主要有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欧阳文忠公集》


  61.小说《苦恼》的作者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契诃夫


  62.“后叙”是一种兼有叙事和__________的文体。


  参考答案:议论


  63.陶渊明是___________时期的诗人,是古代——诗派的开创者。


  参考答案: 东晋;田园


  64.在《灯下漫笔》一文中,鲁迅指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一治一乱”的历史是“__________”的交替循环。


  参考答案: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65.《氓》从题材内容上看是一首__________诗。


  参考答案:弃妇


  66.《论学问》的作者是英国16世纪哲学家、散文家__________。


  参考答案:培根


  67.“__________出于柙,__________毁于椟中。”


  参考答案:虎兕龟玉


  68.《红楼梦》原名《_________》。


  参考答案:石头记


  69.每篇文章必有一个__________,你必须把着重点完全摆在这个主旨上。


  参考答案: 主旨


  70.苏轼在《前赤壁赋》一文中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主客对话抑客伸主

【篇三】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单选 在中国文学,第一位大量制作慢词的词人是( )


  A.李清照


  B.柳永


  C.苏轼


  D.李煜


  参考答案:B


  第2题单选 下列教材中的作品,哪一首诗属于七律( )


  A.《杜陵叟》


  B.《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C.《从军行》(其四)


  D.《行路难》(其一)


  参考答案:B


  第3题单选 现代倡导诗要格律化,做到“三美”的诗人是( )


  A.胡适


  B.闻一多


  C.徐志摩


  D.艾青


  参考答案:B


  第4题单选 梁实秋的《谈时间》是一篇( )


  A.抒情随笔


  B.记景随笔


  C.议论性随笔


  D.纪实随笔


  参考答案:C


  第5题单选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故不我若也”一句从语法上看属于( )


  A.被动句


  B.判断句


  C.宾语前置


  D.双宾语句


  参考答案:C


  第6题单选 辛弃疾的作品集是( )


  A.《淮海词》


  B.《漱玉词》


  C.《清真词》


  D.《稼轩词》


  参考答案:D


  第7题单选 《长亭送别》中,表现莺莺对现实不满的最为强烈的曲词是( )


  A.有梦也难寻觅


  B.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C.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


  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参考答案:D


  第8题单选 “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


  B.比喻


  C.借代


  D.拟人


  参考答案:C


  第9题单选 《香市》是一篇( )


  A.风景散文


  B.回忆性议论文


  C.记事散文


  D.议论散文


  参考答案:C


  第10题单选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风波》


  B.《阿Q正传》


  C.《狂人日记》


  D.《孔乙己》


  参考答案:C


  第11题单选 成语“分崩离析”出自( )


  A.《谏逐客书》


  B.《寡人之于国也》


  C.《季氏将伐颛臾》


  D.《庄子·秋水》


  参考答案:C


  第12题单选 下列文章属于奏章的一篇是( )


  A.《答司马谏议书》


  B.《庄子·秋水》


  C.《报刘一丈书》


  D.《谏逐客书》


  参考答案:D


  第13题单选 郁达夫“五四”时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 )


  A.文学研究会


  B.左翼作家联盟


  C.太阳社


  D.创造社


  参考答案:D


  第14题单选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句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


  B.《庄子·秋水》


  C.《陈情表》


  D.《五代史伶官传序》


  参考答案:D


  第15题单选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 )


  A.山水诗


  B.田园诗


  C.边塞诗


  D.爱情诗


  参考答案:A


  第16题单选 在下列诗句中,使用了“赋”的表现手法的是( )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参考答案:C


  第17题单选 下列散文属于托物言志的是( )


  A.《往事》(一之十四)


  B.《故都的秋》


  C.《箱子岩》


  D.《爱尔克的灯光》


  参考答案:A


  第18题单选 《冯谖客盂尝君》中孟尝君是( )


  A.魏国人


  B.赵国人


  C.楚国人


  D.齐国人


  参考答案:D


  第19题单选 《论学问》是一篇有关学问的( )


  A.普通的书信集


  B.论说性随笔


  C.随感录


  D.演讲稿


  参考答案:B


  第20题单选 下列句中“之”是实词,当“到”讲的是( )


  A.八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B.夫子欲之。


  C.大军不知广所之。


  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参考答案:C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9分。


  阅读杜甫《蜀相》一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21题简答 如何理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4分)


  参考答案:蜀先主刘备曾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诸葛亮出山后,尽力辅佐先主和后主两朝君主,鞠躬尽瘁。


  第22题简答 全诗表达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全诗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表现了对世无英才的慨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所向往的君臣济世、清平政治的理想,表明了报国无门的忧思。


  第23题简答 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将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7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第24题简答 孔子这段话驳斥了冉有的什么思想?(2分)


  参考答案: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思想。


  第25题简答 将“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所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如果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接受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让位。”论证方法:演绎论证。


  第26题简答 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的双层喻义。(4分)


  参考答案: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是老虎从笼子里跑出来伤人,颛臾被消灭好比是龟玉在椟中被毁坏。二是将冉有和季路比作虎兕和龟玉的看守人,虎出来伤人、龟玉被毁,看守人有责任;而季氏对颛臾动武,是季氏家臣冉有和季路的失职。


  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日:“无庸,将自及099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日:“可矣,厚将得众。”公日:“不义不暱,厚将崩。


  第27题简答 请将“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译为现代汉语。(2分)


  参考答案:若不给他,那就请除灭他。不要使百姓生二心。


  第28题简答 这段话里的中心人物是谁?其他人物的作用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中心人物是郑庄公。其他人物的作用是为了反衬、突出主要的人物形象。


  第29题简答 这段话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政治景况?(4分)


  参考答案:这段话揭示了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之争的残酷无情和仁义道德的虚伪性。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9分。


  阅读沈从文《箱子岩》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托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


  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


  第30题简答 这段文字是沈从文第几次去箱子岩的见闻?(2分)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是沈从文第一次去箱子岩的见闻。


  第31题简答 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哪两个方面?(4分)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大端阳节箱子岩龙船的美丽、赛龙船场面的热闹这两个方面。


  第32题简答 这段文字的描写与全文的中心思想有何关系?(4分)


  参考答案:赛龙船火暴场面的描写凸显了湘西人民具有一种勃勃的生命力量,这对全文所要表现的主题起了铺垫和暗示作用。


  阅读老舍《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镳局改了客栈……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


  第33题简答 这里用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沙子龙的形象?(4分)


  参考答案:肖像描写与行动描写。


  第34题简答 沙子龙夜间练枪的活动表现了怎样的心理?(4分)


  参考答案:体现了沙子龙视武艺为至宝,在内心深处和感情上仍留恋往昔拳师生活和旧日的声名及武艺。


  第35题简答 “镳局改了客栈”说明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说明沙子龙至少在表面上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阅读鲁迅《灯下漫笔》中的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第36题简答 本片段揭示了旧时中国人怎样的落后心态?(2分)


  参考答案:容易苟安满足的奴性心态。


  第37题简答 在本片段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做“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的现实处境。


  第38题简答 从本片段出发,如何去理解作者揭示这种落后心态的用心?(4分)


  参考答案:鲁迅在文中揭露和批判了中国人的落后心态,即奴性,但他对中国人国民性的批判是基于启蒙的需要,激发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


  四、作文:50分。


  第39题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夜深了,一位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有个神秘的声音传来,“弯下腰。请多捡些


  小石子,明天会有用的!”商人决定执行这一指令,便弯腰捡起几颗石子。到了第二天,当商人从口袋里掏出“石子”看时,才发现那所谓的“石子”原来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自然,也正是这些宝石,使他立即变得后悔不迭:天!昨晚怎么就没有多捡些呢?


  这是科学家巴甫洛夫讲的一个故事,尤其发人深省的是,在他讲完故事后说,“教育就是这么一回事——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才发现以前的科学知识是珍贵的宝石,但同时.我们也会觉得可惜,因为我们学的毕竟太少了。”


  请以《面对拥有》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篇四】

  1、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写得很少,那么他就必须有很好的记性;如果他很少与人会谈,那么他就必须有很敏捷的机智;并且假如他读书读得很少的话,那么他必须要有很大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强不知以为有知。


  问:(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从这段文字来看,这篇文章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1)治学的方法应当把阅读与会谈、笔记相结合。


  (2)这篇文章的语言洗练精当,多蒸警句格言。


  2、分析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史鉴使人明知,诗歌使人巧慧,*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


  问:(1)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它与治学方法有何关系?


  (2)这段话采用了哪种认证方法?


  (3)这段文字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答:(1)学问变化气质。他说明要把治学与弥补自己的精神缺陷相结合。


  (2)归纳法。


  (3)排比。


  3、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既而大叔西鄙北贰於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於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问:(1)概括共叔的性格特征和野心?


  (2)郑庄公隐藏着怎样的用心?


  (3)概括郑庄公的性格特征?


  (4)本段的中心人物是谁?作者刻画这一人物的手法是什么?


  答:(1)这段文字提示了共叔段贪得无厌、愚蠢狂妄的性格特征。其野心是不断扩大势力范围、与郑庄公分庭抗礼,以至篡夺王位。


  (2)从本段可看出郑庄公是个工于心计、胸有城府的人。其用心是故意放纵共叔段的野心,使其最终走上叛逆,然后一举除之,永绝后患。


  (3)工于心计、胸有城府、阴险狠毒是郑庄公的性格特点。


  (4)中心人物是郑庄公。刻画这一人物形象作者一是采用对话的方式,二是采用烘托的手法。通过郑庄公的几句话:“无庸,将自及”、“不义不昵,厚将崩”,就提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姑息养*,狠毒阴险。共叔段的贪得无厌、得寸进尺衬托了庄公的胸有城府、险恶狠毒。而子封的急躁耿直、为国事忧虑则烘托出郑庄公的老*巨猾。


  4、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如初。


  问:(1)本段在全篇的情节结构上属于哪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2)本段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提示了郑庄公怎样的性格?


  (3)颍考叔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现他的性格特征。


  答:(1)属于“尾声”部分。本段是对该事件的一种补充,其作用是:一是使故事更加完整;二是揭露了郑庄公的虚伪;三是宣扬了孝道,这也是作者所要宣扬的道德观念。


  (2)本段主要采用了细节描写和烘托手法刻画郑庄公形象。作者通过答颍考叔“食舍肉”的细节描写,写尽了颍考叔的“纯孝”,这样就反衬郑庄公的不孝。又通过郑庄公与姜氏“隧而相见”的细节描写,写出了郑庄公的虚伪。


  (3)颍考叔的性格特征是机敏聪慧,循循善诱。作者主要通过他“食舍肉”这一细节加以表现。


  5、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问:(1)冯谖弹铗而歌,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这是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2)这段文字对冯谖采用哪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答:(1)表现其装愚守拙,巧于试探。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方法。


  (2)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试题。


  《书》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第6题 这一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引证法: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受益”来概括庄宗成败的经验教训。例证法: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例子。


  对比论证法:凸显庄宗由极盛到极衰的变化,从而强调“忧劳”和“逸豫”所带来的不同后果。


  第7题 这段文字在论据上有何特点?


  答案:理论论据:《书》日“满招损,谦受益”;


  事实论据: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例子。


  理论论据与事实论据相结合,然后又从史实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作为理论总结。


  第8题 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祸患往往是从细微小事积累起来的,而有才智勇气的人又常常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物而陷入困境。


  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试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日:“客何好?”日:“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日:“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日:“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日:“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日:“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日:“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日:“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日:“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第9题 这段选文在刻画冯谖形象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先抑后扬,凸显冯谖与众不同的“奇”。


  第10题 冯谖弹铗而歌,当时人们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左右认为冯谖无好无能却“贪而不知足”。有人认为冯谖是装愚试探。


  第11题 这段选文刻画冯谖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答案:直接人物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倚柱弹其剑”,属于行为细节描写。


  间接人物描写:用他人的反应刻画其性格,如“左右皆笑之”、“左右皆恶之”。


  阅读《蜀相》一诗,回答下列试题。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12题 为什么说这首诗在赞美诸葛亮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答案:杜甫在年轻时就怀着“致君尧舜”的志向,本来也想做一个辅佐明主的宰相,但一直没有实现这一理想。安史之乱时,他曾一度在皇帝身边工作,但后来因党争被贬出朝廷,漂泊西南,志向越发难以实现。所以当他回顾诸葛亮的悲剧时,也是在慨叹自己未能实现远大的抱负。


  第13题 如何理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


  答案:这两句慨叹诸葛亮出师北伐,统一天下,大业未成,就死于军中,这一悲剧引起了后来无数英雄的共鸣,其中也包括杜甫本人。诗人在国家动荡之际,却离开朝廷,失去了有所作为的机会,与诸葛亮有同样的心境。这两句对诸葛亮悲剧的感叹,极富概括力。


  第14题 在这首诗中,作者是如何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


  答案:这首诗的三联和四联的第一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开国济世的功绩、忠心为国的精神以及功败垂成的悲剧。“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说蜀先主刘备曾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


   


本文来源:http://www.tingchehu.com/content-37-602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