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范本(一)四篇最新

| 高一 |

【www.tingchehu.com--高一】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及难点1.积累相应实词、虚...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范本(一)四篇最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范本(一)四篇最新

篇1 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范本(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

  (参见课文注释及教师教学用书)

  三、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经: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

  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

  学生默读,讨论,明确:

  第1段:总写地理环境,点出泰山及其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2段:登临泰山,重点记叙登山的艰难及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

  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美丽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补记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过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内容。

  二、登山过程和路线。

  问: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路线和经过呢?

  默读课文,分析讨论

  明确: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经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

  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最后见到了山顶的美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

  学生用原文复述课文。

  三、泰山日出

  问:文章是怎样描写泰山日出的?

  明确: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日出,以时间为序,依次写出了日出前后景物的变化,展现了一幅泰山日出的美景。

  例如写云,日出前是“足下皆云漫,”稍后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然后又有“红光动摇承之”。

  写山,日出前是“白若摴蒱数十立”后是“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四、文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然后说泰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到的画面,作者纵目远晀,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的云雾好似飘带,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这一比喻写出了日观以西诸峰的特点,更显日观峰的雄伟,且形象生动。

  五、总结

  本文充分体现了姚鼐的散文风格,尤以泰山日出一段最为精彩,极受人们推崇。通过对其它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景物,这种写作手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取一观察点,描写日出。

篇2 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范本(二)

  【教学内容分析】

  《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的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有一种示范的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感受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在诗作本身之外,作者李白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对象。这个中国诗歌的巅峰诗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点燃了盛唐诗歌的熊熊火焰。因此,把李白的诗歌放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通过了解李白的诗了解李白,又进一步了解唐诗的风采。在之前上过的唐诗引导课的基础上,我希图通过诵读与鉴赏两个层面结合李白这位诗人来阅读他的诗。使学生能被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所吸引。

  【学情分析】

  《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在行文上有别于学生经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高中的学生在思想上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矛盾。

  在诗歌教学上,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意象有一定的了解。而要了解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魅力,仅仅了解意象是不足的。因此,在《蜀道难》的教学上,意象是一个跳板,它连接着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学生可能会被古奥艰深的用词抑制了兴趣,但诗歌丰富的想象世界与情感世界依然是引导学生主动诵读主动探究的一盏明灯。

  【设计思想】

  针对学生对诵读古诗的畏缩情绪,我决定以两条主线贯穿全课。一条主线在于从把握情感、掌握停顿、理解内涵三个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和感受一首诗歌。另一条主线在于梳理分析《蜀道难》的句法特点、主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探究李白对乐府旧题诗的创新和超越,进而探讨李白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而这两条线的交汇之处就是诗人“李白”。第一条线属于“表”,第二条线属于“里”,正是如此,让学生表里结合的去理解,去感受大诗人李白之“大”。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多媒体影音。

  【教学过程】

  一、请您欣赏

  PPT展示画面,引入本文教学(PPT展示)

  二、写作年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书的作者王定保是唐末进士,活了八十多岁,一生只有此作,其说当有根据。

  研究者认为李白十六岁创作《蜀道难》东方网03年9月3日消息:四川平武县学者曾维益经过十多年研究发现,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成名作《蜀道难》的时间是在其20岁之前,而且该诗作于古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感情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和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三、经典评论(PPT展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千古一诗人—-----杜荀鹤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

  四、走进新课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集体朗读,教师注意其读音及停顿。

  2、释题:

  “蜀道难”,古乐府旧题。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3、听读全诗注意读音(PPT展示,播放录音)

  噫吁戏(yīxūxī)鱼凫(yúfú)猿猱(náo)

  (mén)参(shēn)历井膺(yīng)巉(chán)岩

  飞湍(tuān)喧豗(huī)砯(pīng)崖万壑(hè)

  峥嵘(zhēngróng)崔嵬(cuīwéi)吮(shǔn)血咨嗟(zījiē)

  五、讨论分析(学生听名家范读,再次朗读并思考)

  1、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险要,想杀人惨景——叹蜀道的高峻、艰险、可畏。

  2、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之要。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

  3、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高峻?(PPT展示)

  4、诗作是如何表现蜀道的险?

  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5、诗歌对蜀道之要是如何表现的?

  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要所守化为狼与豺

  杀人如麻

  这一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在此割据称王不乏其人。别人都说此段有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的意图,“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这样理解可能有些道理,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但我以为如果诗人真有此意的话他绝对不会如此小气,所以我认为诗人的重点就是为了表现蜀道之难的。

  六、能力提升

  1、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2、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PPT展示)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之要,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篇3 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范本(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

  (参见课文注释及教师教学用书)

  三、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经: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

  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

  学生默读,讨论,明确:

  第1段:总写地理环境,点出泰山及其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2段:登临泰山,重点记叙登山的艰难及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

  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美丽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补记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过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内容。

  二、登山过程和路线。

  问: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路线和经过呢?

  默读课文,分析讨论

  明确: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经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

  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最后见到了山顶的美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

  学生用原文复述课文。

  三、泰山日出

  问:文章是怎样描写泰山日出的?

  明确: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日出,以时间为序,依次写出了日出前后景物的变化,展现了一幅泰山日出的美景。

  例如写云,日出前是“足下皆云漫,”稍后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然后又有“红光动摇承之”。

  写山,日出前是“白若摴蒱数十立”后是“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四、文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然后说泰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到的画面,作者纵目远晀,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的云雾好似飘带,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这一比喻写出了日观以西诸峰的特点,更显日观峰的雄伟,且形象生动。

  五、总结

  本文充分体现了姚鼐的散文风格,尤以泰山日出一段最为精彩,极受人们推崇。通过对其它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景物,这种写作手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取一观察点,描写日出。

篇4 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范本(二)

  【教学内容分析】

  《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的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有一种示范的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感受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在诗作本身之外,作者李白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对象。这个中国诗歌的巅峰诗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点燃了盛唐诗歌的熊熊火焰。因此,把李白的诗歌放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通过了解李白的诗了解李白,又进一步了解唐诗的风采。在之前上过的唐诗引导课的基础上,我希图通过诵读与鉴赏两个层面结合李白这位诗人来阅读他的诗。使学生能被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所吸引。

  【学情分析】

  《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在行文上有别于学生经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高中的学生在思想上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矛盾。

  在诗歌教学上,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意象有一定的了解。而要了解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魅力,仅仅了解意象是不足的。因此,在《蜀道难》的教学上,意象是一个跳板,它连接着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学生可能会被古奥艰深的用词抑制了兴趣,但诗歌丰富的想象世界与情感世界依然是引导学生主动诵读主动探究的一盏明灯。

  【设计思想】

  针对学生对诵读古诗的畏缩情绪,我决定以两条主线贯穿全课。一条主线在于从把握情感、掌握停顿、理解内涵三个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和感受一首诗歌。另一条主线在于梳理分析《蜀道难》的句法特点、主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探究李白对乐府旧题诗的创新和超越,进而探讨李白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而这两条线的交汇之处就是诗人“李白”。第一条线属于“表”,第二条线属于“里”,正是如此,让学生表里结合的去理解,去感受大诗人李白之“大”。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多媒体影音。

  【教学过程】

  一、请您欣赏

  PPT展示画面,引入本文教学(PPT展示)

  二、写作年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书的作者王定保是唐末进士,活了八十多岁,一生只有此作,其说当有根据。

  研究者认为李白十六岁创作《蜀道难》东方网03年9月3日消息:四川平武县学者曾维益经过十多年研究发现,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成名作《蜀道难》的时间是在其20岁之前,而且该诗作于古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感情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和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三、经典评论(PPT展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千古一诗人—-----杜荀鹤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

  四、走进新课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集体朗读,教师注意其读音及停顿。

  2、释题:

  “蜀道难”,古乐府旧题。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3、听读全诗注意读音(PPT展示,播放录音)

  噫吁戏(yīxūxī)鱼凫(yúfú)猿猱(náo)

  (mén)参(shēn)历井膺(yīng)巉(chán)岩

  飞湍(tuān)喧豗(huī)砯(pīng)崖万壑(hè)

  峥嵘(zhēngróng)崔嵬(cuīwéi)吮(shǔn)血咨嗟(zījiē)

  五、讨论分析(学生听名家范读,再次朗读并思考)

  1、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险要,想杀人惨景——叹蜀道的高峻、艰险、可畏。

  2、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之要。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

  3、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高峻?(PPT展示)

  4、诗作是如何表现蜀道的险?

  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5、诗歌对蜀道之要是如何表现的?

  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要所守化为狼与豺

  杀人如麻

  这一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在此割据称王不乏其人。别人都说此段有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的意图,“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这样理解可能有些道理,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但我以为如果诗人真有此意的话他绝对不会如此小气,所以我认为诗人的重点就是为了表现蜀道之难的。

  六、能力提升

  1、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2、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PPT展示)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之要,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本文来源:http://www.tingchehu.com/content-30-87260-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