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6篇

| 初一 |

【www.tingchehu.com--初一】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1.继秦汉之后,实现我国第二次大规模统一的朝代是隋朝2.开创“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隋文帝杨坚3.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历的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4.隋朝统一全国...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选】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6篇

篇一 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

  1.继秦汉之后,实现我国第二次大规模统一的朝代是隋朝

  2.开创“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隋文帝杨坚

  3.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历的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4.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589年

  5.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皇帝是隋炀帝杨广

  6.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时,最后一个灭掉的南方政权是陈朝

  7.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的是京杭大运河

  8.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9.京杭大运河连通了五大水系,由北到南依次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0.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

  11.京杭大运河分为四段,由北到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2.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

  13.京杭大运河的南北终点是余杭和涿郡

  14.隋朝京杭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15.今天的北京,在隋朝时被称作是涿郡

  16.大运河的南端、在隋朝时被称作“余杭”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杭州

  1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18.唐朝的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渊

  19.唐太宗李世民夺得政权的方式是玄武门之变

  20.唐太宗李世民创立的盛世是贞观之治

  2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起草政令的是中书省

  22.李世民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原因是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唐律疏议》

  24.隋朝建立、唐朝得以发展使用的制度有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5.唐太宗时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一面“镜子”的是魏征

  26.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门下省

  27.记录唐太宗和他的大臣等议论古今得失的书是《贞观政要》

  28.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29.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的根本原因是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

  30.唐朝百姓不想服劳役,可以合法利用的方法是交纳实物代替

  3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管辖六部、执行政令的是尚书省

  32.唐太宗的名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根源是儒家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33.武则天当皇帝后将国号改为周

  34.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创新贡献是创立“武举”和“殿试”

  35.有“贞观遗风”,被称作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

  36.武则天为提高庶族地主等新贵族的政治地位而编修的是《姓氏录》

  37.唐朝新发明的农业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

  38.唐朝最鼎盛时期是开元盛世

  39.唐朝时管理今天新疆的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40.唐朝用于灌溉的工具是筒车

  41.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代表是唐三彩

  42.被誉为开元前期“救时之相”的是姚崇

  43.武则天时期对于整个唐朝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44.唐朝用于耕地的工具是曲辕犁

  45.武则天修订《姓氏录》后,排名第一位的姓氏是武氏

  46.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是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47.开辟了“开元盛世”局面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

  48.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是科举制度

  49.科举考试中的常设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50.盛唐时期,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体现出的特点是胡汉交融与中西贯通

  51.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习俗风靡全国开始的时间是唐朝

  52.唐朝科举制度中,重点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治理政事能力的科目是进士科中的策问

  53.唐朝时期,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主要是骑马

  54.科举制度以前,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出生门第高低

  55.周边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

  56.唐太宗时期,前往吐蕃和亲的女英雄是文成公主

  57.科举制度以后,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才能

  58.唐朝时期,被称为“吐蕃”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西藏

  59.与文成公主和亲的吐蕃藏族首领是松赞干布

  60.采取“怀柔”政策,用民族平等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篇二 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

  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

  尧:节俭、朴素、爱民。

  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点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四、东周

  (1)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晋文公:“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形势图)(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

  (3)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3、影响: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

  考点3:统一国家的建立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

  (1)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秦始皇图)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考图)

  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首次大一统局面。秦朝时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

  1、地点:大泽乡(安徽)

  2、意义:是中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二、汉朝的统治

  1、西汉

  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

  汉初:郡县制,分封制,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统治时出现大一统局面。

  2、东汉:时间:25-----220年。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

  三、秦始皇,汉武帝

  (一)秦始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

  功劳: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

  过:统治残暴: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措施: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4、军事: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结果:出现大一统局面。

  四、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

  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受汉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影响: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像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

  开辟时间:西汉汉武帝时。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西亚,再转运到大秦。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期间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励精图治,提倡节俭。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史称“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目的:为游玩江都,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人物:唐太宗。措施: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崇尚节俭;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虚心纳谏(魏征)。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郭沫若称其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历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答: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人物:唐玄宗。措施: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或“开元之治”。

  二、唐朝经济

  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①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①城市布局: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②人口:百万人。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阶段人物贡献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1、改善了用人制度: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直到清朝末年才废除)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②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二、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唐代民族关系处理)

  民族祖先首领生活

  区域方式(各亲、册封)意义

  藏族吐番松赞干布赞普青藏高原一带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番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尺带珠丹赞普唐朝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维吾尔族回纥

  (鹘)怀仁可汗甘肃新疆一带,色楞格河流域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双方关系友好,经济和商业繁荣

  靺鞨渤海郡王东北松花江、黑龙江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增多,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经济文化水平提高,有“海东盛国”之称

  彝族白族六诏居民云南王云南苍山洱海唐玄宗封首领为“云南王”在唐朝支持下实现了统一

篇三 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

  历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篇四 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

  历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篇五 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

  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

  尧:节俭、朴素、爱民。

  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点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四、东周

  (1)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晋文公:“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形势图)(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

  (3)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3、影响: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

  考点3:统一国家的建立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

  (1)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秦始皇图)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考图)

  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首次大一统局面。秦朝时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

  1、地点:大泽乡(安徽)

  2、意义:是中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二、汉朝的统治

  1、西汉

  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

  汉初:郡县制,分封制,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统治时出现大一统局面。

  2、东汉:时间:25-----220年。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

  三、秦始皇,汉武帝

  (一)秦始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

  功劳: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

  过:统治残暴: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措施: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4、军事: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结果:出现大一统局面。

  四、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

  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受汉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影响: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像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

  开辟时间:西汉汉武帝时。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西亚,再转运到大秦。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期间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励精图治,提倡节俭。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史称“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目的:为游玩江都,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人物:唐太宗。措施: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崇尚节俭;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虚心纳谏(魏征)。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郭沫若称其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历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答: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人物:唐玄宗。措施: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或“开元之治”。

  二、唐朝经济

  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①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①城市布局: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②人口:百万人。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阶段人物贡献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1、改善了用人制度: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直到清朝末年才废除)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②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二、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唐代民族关系处理)

  民族祖先首领生活

  区域方式(各亲、册封)意义

  藏族吐番松赞干布赞普青藏高原一带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番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尺带珠丹赞普唐朝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维吾尔族回纥

  (鹘)怀仁可汗甘肃新疆一带,色楞格河流域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双方关系友好,经济和商业繁荣

  靺鞨渤海郡王东北松花江、黑龙江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增多,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经济文化水平提高,有“海东盛国”之称

  彝族白族六诏居民云南王云南苍山洱海唐玄宗封首领为“云南王”在唐朝支持下实现了统一

篇六 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

  1.继秦汉之后,实现我国第二次大规模统一的朝代是隋朝

  2.开创“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隋文帝杨坚

  3.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历的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4.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589年

  5.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皇帝是隋炀帝杨广

  6.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时,最后一个灭掉的南方政权是陈朝

  7.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的是京杭大运河

  8.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9.京杭大运河连通了五大水系,由北到南依次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0.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

  11.京杭大运河分为四段,由北到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2.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

  13.京杭大运河的南北终点是余杭和涿郡

  14.隋朝京杭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15.今天的北京,在隋朝时被称作是涿郡

  16.大运河的南端、在隋朝时被称作“余杭”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杭州

  1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18.唐朝的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渊

  19.唐太宗李世民夺得政权的方式是玄武门之变

  20.唐太宗李世民创立的盛世是贞观之治

  2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起草政令的是中书省

  22.李世民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原因是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唐律疏议》

  24.隋朝建立、唐朝得以发展使用的制度有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5.唐太宗时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一面“镜子”的是魏征

  26.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门下省

  27.记录唐太宗和他的大臣等议论古今得失的书是《贞观政要》

  28.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29.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的根本原因是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

  30.唐朝百姓不想服劳役,可以合法利用的方法是交纳实物代替

  3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管辖六部、执行政令的是尚书省

  32.唐太宗的名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根源是儒家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33.武则天当皇帝后将国号改为周

  34.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创新贡献是创立“武举”和“殿试”

  35.有“贞观遗风”,被称作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

  36.武则天为提高庶族地主等新贵族的政治地位而编修的是《姓氏录》

  37.唐朝新发明的农业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

  38.唐朝最鼎盛时期是开元盛世

  39.唐朝时管理今天新疆的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40.唐朝用于灌溉的工具是筒车

  41.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代表是唐三彩

  42.被誉为开元前期“救时之相”的是姚崇

  43.武则天时期对于整个唐朝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44.唐朝用于耕地的工具是曲辕犁

  45.武则天修订《姓氏录》后,排名第一位的姓氏是武氏

  46.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是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47.开辟了“开元盛世”局面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

  48.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是科举制度

  49.科举考试中的常设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50.盛唐时期,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体现出的特点是胡汉交融与中西贯通

  51.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习俗风靡全国开始的时间是唐朝

  52.唐朝科举制度中,重点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治理政事能力的科目是进士科中的策问

  53.唐朝时期,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主要是骑马

  54.科举制度以前,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出生门第高低

  55.周边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

  56.唐太宗时期,前往吐蕃和亲的女英雄是文成公主

  57.科举制度以后,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才能

  58.唐朝时期,被称为“吐蕃”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西藏

  59.与文成公主和亲的吐蕃藏族首领是松赞干布

  60.采取“怀柔”政策,用民族平等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本文来源:http://www.tingchehu.com/content-27-86355-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