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集锦6篇

| 六年级 |

【www.tingchehu.com--六年级】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重点:朗读课文难点:理解诗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集锦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集锦6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1、同学们,在80年前,在我们中国的革命,有一个伟大的胜利,前不久,我们的党和国家作了隆重的纪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胜利吗?……这就是长征,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交流对长征的认识。

  课内:

  课外:

  课件展示课后的“资料袋”。

  过渡:漫长的二五五千里长征,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诞生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七律.长征》就是其中最辉煌的一篇。

  二、自读诗句,读通读顺。

  1、解题:体裁、题目

  2、自读,读通读顺诗句,生字词多读几遍。

  3、检测初读情况。

  (1)抽学生读

  (2)认读生字:重点字音:磅、岷

  (3)指导书写生字

  三、交流理解、指导朗读

  1、同学们,根据你对长征的认识,如果让你也来一次长征,你会觉得怎么样,请选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来表达。(难)你选“难”,面对长征之难,面对远征之难,红军的态度是“不怕”,红军不怕远征难,所以二万五千里的万水千山在红军眼里——“只等闲”。

  解释等闲:平常、平平常常、稀松平常。

  读出红军的无畏、读出红军的轻蔑。

  这两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难”难在哪里?(万水千山)怎样的万水千山啊?红军又是如何地不怕?这需要我们大家认真地去研读。

  2、结合课下注释和老师提供的词语注释自读理解诗意。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诗意的理解。

  4、师生交流探讨。

  难在哪里?又是如何地不怕?

  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结合图片和当地山岭认识五岭和乌蒙山的大、高,体会千山之难。)但是在红军的眼里它们不是高大的山脉,不是广袤的山岭,而是腾起的细小的浪花,只是滚动的泥丸。

  指导朗读。

  万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结合图片、视频,进行语言解说,体会万水之难)云崖暖,红军心里也是暖的,铁索再怎么寒光闪闪,也吓不住英勇的工农红军。

  指导朗读:

  还有什么困难?

  千里岷山。怎样的岷山?(结合图片,语言表述,合理想象)

  面对千里雪山,红军没有丝毫畏惧,而且喜笑颜开,开怀大笑。

  是啊,过了岷山,胜利在望,红军战士怎能不喜笑颜开呢?

  指导朗读。

  5、多么壮丽的诗篇,你能把它变成通俗的语言吗?

  (1)同桌互说。

  (2)抽人说,师生补充点评。

  6、小结

  同学们,经过我们的学习,你们想对红军说些什么或者用什么词来赞美他们呢?(备选词:英勇无畏、豪迈气概、视死如归、乐观主义)

  四、深情朗读,深入感悟

  过渡:让我们读出红军的英勇吧!

  诗歌朗诵会开始了!

  1、聆听名家读。

  2、老师也想读——来点掌声吧。

  3、同学们快快参与吧!

  4、齐读。

  5、男女读。

  6、多么铿锵的诗篇呀,我们一起背一背吧。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1、欣赏毛泽东的其他诗篇。

  毛泽东同志既是伟大的领袖,也是伟大的诗人,让我们来欣赏他的其他诗篇——《忆秦娥.类山关》《清平乐.六盘山》

  2、我们不应忘记长征,课后要看一些有关长征的书和电影、电视,你一定会发现你的身上也会充满红军的勇气。

  六、总结诗歌,升化情感

  1、同学们,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连呼三遍。我们需要长征精神吗?你们的父母需要长征精神吗?我们人人都需要长征精神。

  2、让我们在“长征”之歌中挥手再见吧!(起立,行队礼)

  附:板书设计七律.长征

  金沙江

  万水

  大渡河

  五岭

  千山

  乌蒙山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是毛泽东《七律长征》的真实体现。我们曾经拜读过他的《沁园春雪》,领略了他的雄韬伟略。而这首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实生活的概括,提炼而来的《七律长征》又有怎样的气魄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它。根据题目,我们了解到这是一首写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谁能说得更好,更具体呢?交流、总结

  二、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汉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三、文体介绍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四、检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五、指导朗读

  1、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六、整体感知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讨论交流后,明确: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文本赏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2、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明确:“更喜”“尽开颜”从这几个字上体现了红军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体会重点字句

  3、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明确:“难”、“不怕”“只等闲”、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4、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5、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九、总结归纳

  1、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艺术特色: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十、课堂巩固

  略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翻越五岭

  长疾跨乌蒙气势磅礴

  巧渡金沙江语言

  征飞夺泸定桥含义丰富

  喜踏岷山雪

  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导入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借助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的录像,教师介绍长征的历史事实,并让学生哲学歌曲《七律长征》,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三、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学生朗读诗歌之后,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其中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

  四、学习新课

  1、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讨论交流后,明确: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3、探究。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胧,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五、拓展阅读

  推荐书目:《毛泽东诗歌鉴赏》《毛泽东诗词探索》《毛泽东和诗》等。学生交流毛泽东描绘长征的诗词,如《忆秦娥娄山关》等,做读书笔记。

  六、小结

  1、中心意思

  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写作特点

  具体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诗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是毛泽东《七律长征》的真实体现。我们曾经拜读过他的《沁园春雪》,领略了他的雄韬伟略。而这首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实生活的概括,提炼而来的《七律长征》又有怎样的气魄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它。根据题目,我们了解到这是一首写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谁能说得更好,更具体呢?交流、总结

  二、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汉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三、文体介绍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四、检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五、指导朗读

  1、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六、整体感知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讨论交流后,明确: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文本赏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2、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明确:“更喜”“尽开颜”从这几个字上体现了红军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体会重点字句

  3、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明确:“难”、“不怕”“只等闲”、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4、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5、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九、总结归纳

  1、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艺术特色: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十、课堂巩固

  略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翻越五岭

  长疾跨乌蒙气势磅礴

  巧渡金沙江语言

  征飞夺泸定桥含义丰富

  喜踏岷山雪

  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 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导入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借助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的录像,教师介绍长征的历史事实,并让学生哲学歌曲《七律长征》,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三、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学生朗读诗歌之后,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其中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

  四、学习新课

  1、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讨论交流后,明确: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3、探究。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胧,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五、拓展阅读

  推荐书目:《毛泽东诗歌鉴赏》《毛泽东诗词探索》《毛泽东和诗》等。学生交流毛泽东描绘长征的诗词,如《忆秦娥娄山关》等,做读书笔记。

  六、小结

  1、中心意思

  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写作特点

  具体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诗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1、同学们,在80年前,在我们中国的革命,有一个伟大的胜利,前不久,我们的党和国家作了隆重的纪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胜利吗?……这就是长征,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交流对长征的认识。

  课内:

  课外:

  课件展示课后的“资料袋”。

  过渡:漫长的二五五千里长征,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诞生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七律.长征》就是其中最辉煌的一篇。

  二、自读诗句,读通读顺。

  1、解题:体裁、题目

  2、自读,读通读顺诗句,生字词多读几遍。

  3、检测初读情况。

  (1)抽学生读

  (2)认读生字:重点字音:磅、岷

  (3)指导书写生字

  三、交流理解、指导朗读

  1、同学们,根据你对长征的认识,如果让你也来一次长征,你会觉得怎么样,请选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来表达。(难)你选“难”,面对长征之难,面对远征之难,红军的态度是“不怕”,红军不怕远征难,所以二万五千里的万水千山在红军眼里——“只等闲”。

  解释等闲:平常、平平常常、稀松平常。

  读出红军的无畏、读出红军的轻蔑。

  这两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难”难在哪里?(万水千山)怎样的万水千山啊?红军又是如何地不怕?这需要我们大家认真地去研读。

  2、结合课下注释和老师提供的词语注释自读理解诗意。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诗意的理解。

  4、师生交流探讨。

  难在哪里?又是如何地不怕?

  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结合图片和当地山岭认识五岭和乌蒙山的大、高,体会千山之难。)但是在红军的眼里它们不是高大的山脉,不是广袤的山岭,而是腾起的细小的浪花,只是滚动的泥丸。

  指导朗读。

  万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结合图片、视频,进行语言解说,体会万水之难)云崖暖,红军心里也是暖的,铁索再怎么寒光闪闪,也吓不住英勇的工农红军。

  指导朗读:

  还有什么困难?

  千里岷山。怎样的岷山?(结合图片,语言表述,合理想象)

  面对千里雪山,红军没有丝毫畏惧,而且喜笑颜开,开怀大笑。

  是啊,过了岷山,胜利在望,红军战士怎能不喜笑颜开呢?

  指导朗读。

  5、多么壮丽的诗篇,你能把它变成通俗的语言吗?

  (1)同桌互说。

  (2)抽人说,师生补充点评。

  6、小结

  同学们,经过我们的学习,你们想对红军说些什么或者用什么词来赞美他们呢?(备选词:英勇无畏、豪迈气概、视死如归、乐观主义)

  四、深情朗读,深入感悟

  过渡:让我们读出红军的英勇吧!

  诗歌朗诵会开始了!

  1、聆听名家读。

  2、老师也想读——来点掌声吧。

  3、同学们快快参与吧!

  4、齐读。

  5、男女读。

  6、多么铿锵的诗篇呀,我们一起背一背吧。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1、欣赏毛泽东的其他诗篇。

  毛泽东同志既是伟大的领袖,也是伟大的诗人,让我们来欣赏他的其他诗篇——《忆秦娥.类山关》《清平乐.六盘山》

  2、我们不应忘记长征,课后要看一些有关长征的书和电影、电视,你一定会发现你的身上也会充满红军的勇气。

  六、总结诗歌,升化情感

  1、同学们,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连呼三遍。我们需要长征精神吗?你们的父母需要长征精神吗?我们人人都需要长征精神。

  2、让我们在“长征”之歌中挥手再见吧!(起立,行队礼)

  附:板书设计七律.长征

  金沙江

  万水

  大渡河

  五岭

  千山

  乌蒙山

本文来源:http://www.tingchehu.com/content-23-88501-1.html

    热门标签

    HOT